7月28日,2022年鈦鋯鉿分會年會暨鈦鋯鉿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陜西省寶雞市開幕,開幕式后,來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寶鈦集團有限公司寶鈦研究院新材料實驗室、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攀鋼集團攀枝花鈦材有限公司、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溫鈦合金研究與工程中心、湖南湘投金天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寶色股份公司、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13位企業代表與高校、科研院所相關負責人作了精彩的主題報告。300余名參會代表就鈦合金科研生產、鈦合金低成本制備技術、綠色低碳鈦產業發展、全鈦產業鏈發展、鈦電化學提取等話題展開探討,共話鈦業美好明天。
攀鋼力爭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鈦基礎材料與新材料企業
在攀鋼集團有限公司鈦產業發展規劃中,企業產業定位是:做國家戰略的支撐者、鈦產業協同合作的組織者、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鈦基礎材料與新材料企業。預計到2025年,該企業硫酸法鈦白粉產量22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7%;氯化法鈦白粉產量19.5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23%;海綿鈦產量6萬~8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30%以上;鈦材產量2萬~3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16%~23%。
該企業發展目標是:打造全球成本最低、質量最優的海綿鈦生產企業。全力推進攀西鈦資源及二次資源利用,構建綠色低碳的大型化、智能化、低成本、高品質海綿鈦制造優勢企業;打造最具競爭力的鈦材生產企業。勇擔央企使命,把握軍民融合契機,突破高端鈦產品制造技術,形成產業規模。戰略性鈦及鈦合金產品供應量≥5000噸/年,滿足高端行業的需求,做精做強鈦材;打造鈦材低成本規模制造領軍企業。依托鋼鐵工業成熟、規模化產線,持續深入開展鋼—鈦聯合模式生產金屬鈦材關鍵技術研究,構建鈦材批量制造低成本優勢,實現鈦材加工成本降低20%以上,做大鈦材。
攀鋼集團攀枝花鈦材有限公司專家姜寶偉說,目前,我國鈦產業最該做的是,提高海綿鈦和鈦材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要從原料端做起,使用穩定的礦源,進一步降低海綿鈦的雜質含量并優化技經指標,降低海綿鈦生產成本,讓鈦能夠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惠及到千家萬戶。
新疆湘晟延伸鈦產業鏈建設智造工廠
全產業鏈發展可統籌兼顧已有的產業規模,對行業的合理布局產生積極影響。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湘晟)自2013年成立至今,在全國各地形成完整的產業布局,已在新疆哈密形成5億噸鈦礦、6萬噸富鈦料、3萬噸海綿鈦、2萬噸鈦材的年產能,在陜西省寶雞市形成鈦材研發、鈦復合材料制品銷售市場,在湖南省長沙市和婁底市形成鈦民品銷售市場。
從原料到產品、從研發到制造,新疆湘晟專注科技創新,著力解決行業“卡脖子”難題,建立湘晟研究院,打造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廣納人才,解決了國內鈦坨硬芯問題。該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套16噸倒“U”型還原蒸餾聯合爐,成品率可達95%以上。
創建全球高性能鈦及鈦合金材生產頭部企業,延伸鈦產業鏈,打造全球健康鈦民品第一強企是新疆湘晟的目標。未來,新疆湘晟將以國家“三品”戰略為導向,以“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工匠精神”為引領,致力于打造科技創新型、管理規范型的現代企業,建設智慧智造工廠。
龍佰集團助力鈦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佰集團)通過鈦礦自給,合成金紅石、還原鈦、氯氣、四氯化鈦等原料低成本、大規模聯產,可實現全球成本最低。未來,龍佰集團將繼續加強主業,打造強勢的鈦原料供應鏈體系,打造氯化法鈦白粉、海綿鈦及高端鈦合金的低成本聯產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大循環產業鏈,著力打造一條囊括鈦礦采選加工—鈦白粉/海綿鈦—鈦金屬—鈦材加工一體化的全鈦產業鏈,實現鈦白粉、海綿鈦產能全球第一,助力鈦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全球海綿鈦產能35萬噸、產量21萬噸,和2020年基本持平;國內海綿鈦產能17.6萬噸、產量13.99萬噸,均據全球首位,表觀需求較2020年增長16.7%。航空級海綿鈦需求呈增長態勢,但對產品穩定性和質量要求更高。由于當前國內海綿鈦生產企業絕大多數沒有優質鈦礦資源,主要依賴進口,對高端海綿鈦長期穩定供應、產品質量和成本影響很大。
另外,我國海綿鈦生產企業應該加強對關鍵技術的引進和吸收掌握,在海綿鈦生產的原料、氯化、精煉和電解等方面突破技術瓶頸,提升鈦產品的檔次和降低能耗。對我國海綿鈦生產企業來說,應積極從現有的生產方法的技改和新生產方法的研發入手,實現海綿鈦制備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七二五研究所推動鈦合金在船舶海洋中的應用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開創性的提出了“經略海洋”戰略目標,其核心目標在于科學、合理和全面開發和利用海洋。在大力發展海洋產業的同時,“經略海洋”戰略目標的提出,使得鈦合金在船舶海洋工程中的應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海洋環境復雜惡劣,對裝備材料的強度、耐蝕性、韌性等各項性能要求較高,鈦及鈦合金憑借其密度小、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優異、抗沖擊性能高等優異性能,被稱為“海洋金屬”,是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材料的不二選擇。我國海綿鈦和鈦材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鈦工業大國。2021年,船舶用鈦占鈦材總量約3%,海洋工程用鈦占鈦材總量約8%。預計未來10年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鈦需求量為10萬~20萬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姜建偉表示,目前,我國船舶海洋工程新材料的研究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各企業還需關注船舶海洋工程用鈦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關注新材料應用中的基礎問題,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開展材料標準體系的研究完善,逐步實現鈦在船舶海洋工程中的規模化應用。
湖南湘投金天推進材料國產化發展
為了突破國外對高端鈦材的技術壟斷,湖南湘投控股集團著力發揮國有資本服務實體產業的重要作用,10余年來,累計投入數10億元,以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天新材)的母公司湘投金天科技集團為平臺,對標國際一流,布局鈦的全產業鏈,著力攻克鈦帶卷、鈦焊管的國產化難題,從2008年鈦焊管立項開始,就瞄準了被“卡脖子”的核電市場。2021年,“核電板式換熱器用高性能鈦板帶國產化研制”通過了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的科技成果鑒定,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我國鈦工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在諸多關鍵領域,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實現核電等行業用鈦材的國產化、擺脫對進口材料的依賴,是材料企業的使命。
隨著鈦焊管實現國產化,日本和歐洲的老牌企業逐步退出鈦焊管產業,這進一步提升了中國鈦材精深加工產業的國際地位。目前,日本、美國和歐洲都需要從中國,特別是金天新材采購高性能鈦焊管,未來,核電項目所需材料也將逐步從中國采購。
寧波創潤實現超低氧高純鈦國產化
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創潤)是中國唯一的半導體級99.999%低氧超高純鈦合格供應商,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實現了半導體級低氧超高純鈦的國產化。目前,該公司高純鈦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5%,已經長期在全球半導體靶材市場量產使用。寧波創潤經過多年的努力,已逐步進軍高溫合金領域、低氧鈦合金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和新能源領域,在多領域協同發展。
低氧超高純鈦具有成分控制精準、機械性能優異和功能屬性突出的特點,其雜質元素含量低,抗拉強度、屈服強度較低、延伸率可達85%、鐵磁性和放氣率均低于普通純鈦。低氧超高純鈦在高溫合金材料、航天航空鈦合金、特殊裝備零部件、半導體芯片材料以及3D打印鈦粉材料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目前,全球芯片需求增加、靶材市場對高純鈦的需求量持續加大,新能源行業發展逐步成熟,市場對高端鈦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長。緊跟市場、提升技術、擴大產能成為高純鈦生產企業的首要任務。寧波創潤將針對行業存在的問題,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團隊,進行技術攻關,加大研發力度,逐步向下游領域延伸發展,推進高端鈦(合金)粉末在各領域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