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冬日的龍首山白雪皚皚,十里礦區銀裝素裹,金昌大地分外妖嬈。金川集團三礦區生產經營再傳捷報——在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該礦年出礦量突破300萬噸,標志著該礦生產經營工作取得新突破。
巍巍龍首山,見證了金川集團秉承資源報國、產業報國的崇高理想,自強不息走過60余年的光輝歲月;見證了金川集團肩負聚金匯川、利民興邦的光榮使命,勵精圖治鑄就的輝煌成就;見證了金川集團詠唱“艱苦奮斗、務實奮進”,步伐豪邁走向新征程。
資源是金川集團發展的第一生命線。自有礦山安全穩定發展,對金川集團礦山全面落實“貧富兼采、吃干榨盡”的要求,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金川集團三礦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集團公司八屆五次職代會的部署要求,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推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唱響“戰疫情,加快項目建設;奪高產,促進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的主旋律;通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及“強基固本年”、勞動競賽等活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生產建設“雙勝利”,為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期間良好開局奠定了基礎。
耕耘在龍首山下,奮進在千米巷道。閃耀著璀璨光芒的礦石,凝結著一代代金川人的青春熱血和智慧汗水,推動著金川集團的事業蒸蒸日上、行穩致遠。
項目建設千錘百煉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山路崎嶇,巷道蜿蜒。金川集團三礦區技術質量室主任、東部貧礦開采工程項目組組長賈穩宏說:“金川礦山的漢子,不但脾氣直,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也百折不彎。”
2018年6月29日,經過7年多艱苦卓絕的拼搏努力,歷時2年的戰略緩建,金川集團三礦區東部貧礦開采工程提前3個月建成投產。賈穩宏至今深感自豪:“這可是當年我們全礦職工慶祝建黨97周年的獻禮工程。”
據介紹,金川集團三礦區開采的礦體以F17大斷層為分水嶺,分為東、西兩部分,又以1200米水平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形成三大生產區域。截至2021年底,該礦區井下出礦301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0.33%。其中,東部貧礦開采工程出礦量為180萬噸。
東部貧礦采出礦石量占金川集團三礦區出礦總量的半壁江山,為該礦年出礦量突破300萬噸大關,實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貧礦資源開采目標,打造礦山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礎。
東部貧礦開采工程是金川集團“十二五”期間立項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國家首批40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之一、甘肅省金川銅鎳多金屬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該項目采用主副井、輔助斜坡道聯合開拓,采用機械化盤區下向分層水平進路膠結充填采礦法。項目基建工程量為62萬立方米,總投資16.5億元;設計生產能力為190萬噸/年,服務年限為36年。
東部貧礦建成投產,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標志著金川集團礦區貧礦資源開發利用進入新的建設發展階段。
回憶項目建設期間的點點滴滴,從學校畢業不滿1年就進入項目組,如今已是采礦專業技術專家的馮亮說:“那時候,加班加點,頓頓盒飯。沒有節假日是常態,忙起來日以繼夜,通宵達旦。”
賈穩宏也表示,作為項目組成員,一年365天幾乎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舍小家顧大家是每個成員的行動自覺。當時負責東部貧礦開采工程的礦區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其孩子從考大學到上大學,根本沒時間顧及,每天深入項目建設現場,與項目組一起解難題、攻難關,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原提升工區副主任金學海因年齡原因從內設機構負責人崗位退了下來,主動請纓擔負起項目建設中的電氣系統設計優化及施工管理任務,兢兢業業,從不懈怠。金川集團三礦區自主設計建設運營的井下廢石破碎站自動化程度高,環保技術領先,生產現場干凈整潔,保持國內先進水平,其中就有他的智慧和汗水。馮亮說:“金工雖然已經退休了,可他身上那種精益求精的作風和敬業奉獻的精神,在我們年輕一代中得以傳承和弘揚。”
談起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賈穩宏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在回風井向下施工40余米時,出現大量涌水。項目組集思廣益,開拓創新,先后采用超前預注漿、“背板+井圈”、管井降水等多種措施,最后應用“凍結法”攻克了涌水難題,為井下安全施工作業創造了條件。據了解,這是金川集團礦區首次應用“凍結法”,對該公司礦山類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我記得還有一次,是井下1000米破碎硐室工程斷面達到9米×13米,這是金川集團井下最大的工程斷面,不能應用常規化的全面爆破方法。經過充分論證和組織實施,我們成功解決了難題,確保工程安全有序推進。”他說。
隨著東部貧礦開采工程建成投運,金川集團三礦區產能大幅攀升,人力資源緊缺問題尤為突出,加快礦山“五化”建設迫在眉睫。為此,該礦區提高站位,主動出擊,迅速組建“主管礦長主抓、電氣高級工程師主導、年輕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的項目研究建設團隊,在北京礦冶科技集團公司、金川集團信息與自動化工程公司等單位的支持協作下,推進電機車無人駕駛技術成功應用于井下運輸生產,填補了國內礦山井下運輸技術空白,對促進國內同行業礦山電機車無人駕駛技術發展意義深遠。目前,該礦區1050、1250、1350無人駕駛有軌運輸系統運行平穩、安全高效、指標良好。
據運輸工區副主任姚洋介紹,金川集團三礦區之前的井下開采,一直使用有人駕駛電機車運輸礦石。司機常年操作電機車在巷道往復運行,盡管穿戴著勞動保護用品,但因巷道風速大、空氣相對潮濕,易患上肩周炎、關節炎等疾病。現在,操作人員只需坐在控制室里,就能通過電腦遙控操作,指揮無人駕駛電機車精準運行。
賈穩宏表示,東部貧礦開采工程項目建設鍛煉了一批專業技術強、工作作風硬,善于攻堅克難、敢于打硬仗的優秀人才。這些年,經過項目建設鍛煉,項目組的10余名年輕人迅速成長,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技術型管理人才。他們是推動金川集團礦山發展的生力軍,更是金川精神的弘揚者和傳承者。
2018年,在金川集團三礦區慶祝建黨97周年暨東部貧礦建設黨內立功競賽表彰會上,馮亮獲得項目建設特殊貢獻獎。身披紅綬帶、胸戴大紅花的他說:“干項目,最大的收獲就是有了方向、有了自信,更有了金川礦山人的豪邁。”
強基固本凝心聚力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基石
金川集團礦山有一個傳統——為提前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的工區送喜報,無論寒風刺骨,還是大雪紛飛,都會敲鑼打鼓放鞭炮。這些年,金川集團三礦區采礦一工區總是率先完成生產任務,也是每年最早收到喜報的。
該工區副主任許宏表示,截至2021年11月25日,工區出礦量已經領先其他采礦工區,可以提前15天完成全年生產任務。
有人疑問,難道采礦一工區2021年10月份就開始沖刺全年生產目標任務了?
許宏笑著說:“我們工區這么多年沒有沖刺階段。”其實,該工區始終堅持“分時段出礦、分區域作業、分盤區生產”,確保各項工作舉措扎實到位,各項指標細化落實到位,各項安全保障措施管控到位,通過“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自然而然地安全高效完成了生產任務。
井下作業盤區毗鄰F17大斷層,涌水量大、地壓值高、巖石狀況差等地質條件,決定了采礦一工區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相反,掘巷道架設拱架,全面做好預支護,會對該工區生產成本造成一定影響。“安全是最大的效益,這一點我們任何時候都不動搖。堤內損失堤外補,優化班組人員配置,加強新產品新工藝應用及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加大修舊利廢力度……很多方面都能推進降本增效工作。”該工區主任陳得國說。
安全意識根植于心,安全措施精準落實,人人盡責、個個爭先,層層把控“零傷害”安全管理目標,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本質化安全管理格局,使采礦一工區安全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由于井下生產銜接緊密、環環相扣,車輛往來穿梭,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采礦一工區經過長期摸索,并在礦區的支持下,引入“無軌設備安全預警系統”。通過作業人員佩戴“手環”、鏟運機安裝車載顯示屏,借助智能信息技術,可在25米距離之外啟動相互提示功能,從而防止人車接觸、發生車輛傷害事故,確保安全生產。
采礦一工區職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5個生產班組各具特色。采礦充填甲班“老班長”李建偉34歲,總體協調和組織能力強,出礦量屢創新高;采礦充填丁班班長陳林是“金川工匠”,也是公司勞模,能干能闖能吃苦,發揮榜樣力量,團結帶領班組職工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采礦充填丙班班長魏紅銳剛滿26歲,班組朝氣蓬勃,各項工作年年有進步……該工區各班組互學互促,“抓生產、當模范,優指標、做標兵”蔚然成風。
陳得國表示,該工區通過導師帶徒、崗位練兵以及針對性培訓等舉措,近兩年入職的新員工得以迅速成長成才。他們有夢想、有追求,有激情、有情懷,必定能在金川集團礦山建設發展中勇挑重擔、自強奮進,促進金川集團事業更加輝煌。
金川集團三礦區在抓好采掘平衡、采充均衡的基礎上,加強特大型坑采礦山生產精益管理,促進井下出礦突破300萬噸,同比增長5.36%,供礦鎳品位優于0.67%、銅品位優于0.38%,鎳礦石損失率、貧化率控制在4.5%以內;棒磨砂粗粒級合格率優于80%;石英石合格率達到100%;工程質量、充填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經濟技術指標持續優化提升,全面實現增產增效目標。
該礦區充填工區主任、黨支部書記唐音元也是在東部貧礦開采工程項目建設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干部。據他介紹,該礦區建成金川集團礦區首個集機械、電氣、信號等為一體的“一鍵”充填系統,崗位職工在控制室設定濃度定值,按下啟動鍵,水、砂子、水泥按配比自動進入攪拌機,攪拌完成后自動送往井下用于充填。該系統投入運行后,原來的24小時操作變為現在的定期巡檢,大大地降低了崗位勞動強度,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另外,中央水泵房排污系統的研發投運,使井下泥漿廢水自動外排到地表,經過沉淀處理,重復利用到充填生產中,大幅降低新水消耗,實現廢水綜合利用目標,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十分顯著。“這些都是我們打造數字化礦山、智慧化礦山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他說。
科技成果的運用,不僅使金川集團礦山步入國內外技術領先行列,還使礦山職工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
該礦區認真貫徹金川集團“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宗旨,創新應用環保節能型熱水洗浴技術,不但降低了能源消耗,還滿足了廣大職工24小時供應熱水的需求。此外,該礦區在井口設計安裝2臺洗靴機及洗靴池。崗位職工完成生產作業任務后,乘坐罐籠升井刷卡,洗靴機通過感應啟動,自動將靴子清洗干凈。職工進入浴池洗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再把換下來的工裝送到洗衣房,清清爽爽踏上回家的路。
如今,礦山職工一臉黢黑、滿身疲憊的日子一去不返。
該礦區提升工區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劉明深有感觸地說:“點滴之處見真情。”排班樓一塵不染,排班室整潔明亮,班組溫馨如家,井下作業安全文明,崗位職工心情舒暢,工作起來精氣神十足。“這也是我們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帶來的變化。”他說。
科技創新蓄能加力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科技創新是金川集團的“傳家寶”。近年來,三礦區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效益,以“五化”建設為著力點,充分挖掘蘊藏在廣大職工中的“超能量”,推動科技創新工作蓬勃發展,取得一批應用效果好、推廣價值高、運用前景廣的技術創新成果,在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本質化安全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打造新時期建設智慧礦山的新引擎。
目前,金川集團三礦區科研項目共有32項。其中,“裝藥臺車的應用”等機械化項目8項,“空壓機在線監測控制系統”等自動化項目8項,“資產管理系統上線運行”等信息化項目9項,“有軌運輸無人駕駛及自動裝卸礦系統”等智能化項目7項。2021年,該礦區科研項目成果喜人:“裝藥臺車的應用”項目的完成,使崗位職工在掌子面上裝藥量的速度精準控制在20分鐘以內,單炮進尺達到2.8米,并且在1330分段盤區廣泛推廣使用;“東部貧礦通風系統及災變時期反風仿真研究”項目的完成,實現了礦井通風的實時信息感知、故障智能診斷、災害智能預警、安全智能管控和災變智能應急控制,保證了礦井通風安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了三礦區通風系統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災變應急控風能力;“井下遠程集中放礦系統”全面應用于F17以東和東部貧礦采區,有效地降低了人員作業風險,提高了運輸過程中的安全系數,本質安全作業崗位覆蓋面持續擴展。
金川集團三礦區裝備材料室主任劉諄說:“‘井下變電所遠程在線監測監控及火災預警系統’項目的全面投運,為我們加快智慧礦山建設匯聚了新動能。”
由于井下作業區域點多面廣,變電所位置分散,造成供電系統巡檢點檢十分繁瑣,工作效率長期受到制約。為此,該礦區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井下變電所遠程在線監測監控及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采用信息采集、遠程控制、智能分析和預警等技術,對井下13個變配電所進行信息化改造,并通過變電所遠程監控通訊網絡搭建、變電所遠程集控站建設等舉措,在調度室即可實時掌握井下變電所電氣運行參數,監控變電所運行狀態,實現變電所無人值守和電力運行集中調度的建設目標。同時,利用工控網建設的“電子操作票”、遠程停送電等亮點功能,切實發揮了讓“信息多跑路,職工少跑腿”的作用。
金川集團三礦區裝備材料室電氣工程師周共軍說:“2021年完成的‘空壓機在線監測控制系統’項目,是我們加快礦山‘五化’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該礦區針對礦山井下供風系統主要設備——空壓機獨立運行、數據不能“互通有無”、聯絡不暢、運行狀態需要作業人員前往現場監管和調整的現狀,啟動實施“空壓機在線監測控制系統”項目,通過集中監控平臺采集設備參數和信號數據,實時監控空壓機設備運行狀態,掌握壓風系統壓力、流量等關鍵參數,實現空壓機組合控制和恒壓供風,為井下安全生產作業創造良好條件,同時節電50余萬千瓦時。
周共軍還介紹道,“52行副井跟罐運行模式實施”項目也是2021年該礦區“五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東部貧礦開采工程52行副井的2臺多繩摩擦式提升機,運行時要在10個中段安全停靠。按照傳統作業運行模式,副井系統至少需要配備36名信號工。該礦區通過系統謀劃,快馬加鞭推進“52行副井跟罐運行模式實施”項目,通過在副井提升系統增加跟罐遙控操作功能,取消以往每個中段均設置崗位人員的傳統模式,減少崗位作業人員20人。同時,充分借鑒應用機場、高鐵站語言播報技術,使下井作業人員乘坐罐籠更加安全舒適、溫馨便捷,凸顯人文關懷,勞動生產效率提升60%以上。
此外,調度指揮中心總體架構(MES)系統、資產管理(EAM)系統以及豎井井筒無線通信及視頻監控系統上線運行,推進金川集團三礦區信息化技術應用及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劉諄還表示,2022年,該礦區還將完成“濕噴車的應用”“板墻砌筑作業機械化”“礦業工程軟件應用研究”“無軌設備安全預警監控系統”“砂石‘5G+智能化天車’研究與應用”等“五化”建設項目,進一步形成三維立體開采設計、礦山生產及采掘設備的智能化新格局,保證礦山生產系統連續高效和低成本運轉,實現智能化礦山互聯互通整體目標,以智慧礦山建設的新成果,為促進金川集團礦山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力。
龍首山哺育了金川集團、成就了金川集團的偉業,也鍛造了金川集團山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堅韌、山一樣的氣魄。回首崢嶸歲月,金川集團挺起了中國鎳鈷工業的脊梁;展望未來,金川集團走向世界的歌聲嘹亮、步伐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