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攀枝花釩鈦產業協會秘書處獲悉,由攀枝花本土企業,攀枝花全瑞實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鹽酸法鈦白粉循環產業鏈”技術項目,近日在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正式開工。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為30億元,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年產30萬噸的規模,正在開工建設的為一期工程,年產2萬噸,投資3億元。
為了充分發揮攀西的鈦資源優勢,并真正實現鈦白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該公司自2009年起,就集合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致力于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及鹽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的研究和開發。2017年4月,開展鹽酸法鈦白粉產業化的工藝及設備體系研發。歷經12年艱苦奮斗,成功自主研發出適用于工業化體系的鹽酸法鈦白循環產業鏈生產工藝。
據悉,該技術成果已經通過專家科技成果評價,專家組指出,通過基礎研究和放量中試線的建設及運行驗證,形成了新型完整的可建設集資源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為一體的鹽酸法鈦白粉循環產業鏈的技術成果。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后一致認為,該項目在鈦白粉工業領域的同類技術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全瑞公司總經理蒲中華介紹了該項目技術主要創新點:一是完成了鈦礦資源的綜合利用和鈦白粉工業生產循環工藝,在環保方面解決了硫酸法、氯化法等鈦白粉生產工藝存在的“三廢”問題;二是通過原礦活化、提前還原鹽酸常壓酸解、酸解脫磷、常壓水解、二氧化鈦煅燒及后處理等技術研究,可生產高檔的金紅石型涂料級鈦白粉、高純二氧化鈦和納米級二氧化鈦,金紅石型鈦白粉質量接近氯化法;三是已形成月產7.5T產能的鹽酸法鈦白粉工業級放量中試線,并已實現穩定連續生產,為鹽酸法鈦白粉循環產業鏈建設提供了工藝技術和設計基礎;四是通過實現資源綜合利用與生產工藝完全結合形成閉路循環,整體經濟效益要高于硫酸法和氯化法。
蒲中華說,鹽酸法鈦白粉循環產業鏈的技術優勢是原料選擇寬泛,品位要求低,攀西巖礦、國內砂礦、國外砂礦、攀西中礦、攀鋼煉鐵渣、攀鋼高爐灰均可使用;生產工藝流程短,相比硫酸法,減少了沉降、真空冷凍、亞鐵分離、水解晶種制備、三價鈦制備、漂白、漂洗、鹽處理、煅燒晶種制備等9道工序;相比國際上公認的鹽酸法鈦白生產工藝,減少了萃取和萃取劑再生工序;資源利用率高,真正實現了鈦、鐵、二氧化硅、鹽酸的資源綜合利用。
該體系的酸解工藝結合配套成熟的鹽酸解析系統,獨創利用氯化氫吸收生熱、連續液態酸解體系最終實現環保、安全、節能、高效。鹽酸100%循環回用,全系統無液廢排放;利用酸解渣生產多孔硅鈦復合材料,即可凈化鈦液也可以對水合二氧化鈦洗滌穿濾的固體、煅燒和后處理洗滌液夾帶的鈦白粉進行過濾回收,使二氧化鈦的綜合收率達到100%。酸解渣即可生產陶瓷專用二氧化鈦也可以生產多孔硅鈦復合材料,氯化亞鐵經氯化鹽噴霧焙燒分別生產純度大于99%和54%的兩種三氧化二鐵鐵粉,全系統真正實現了綠色環保,無三廢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