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圍繞機械、汽車、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電子、電力等重點裝備領域,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構建面向裝備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系統,推進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規模應用,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裝備的預測性維護與健康管理。
此外,《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范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個歷史進程的交匯與創新,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既加速了工業化進程,也拉動了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是未來世界發展的總趨勢,兩化深度融合順應這一趨勢,正在全面加速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企業形態、生產方式、業務模式和就業方式根本性變革。
《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是建設制造強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應用,數據要素賦能作用持續顯現,正在引發系統性、革命性、群體性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變革,不斷催生融合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十四五”時期亟需通過兩化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進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融合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規劃》提出了發展目標:
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普及。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企業形態加速向扁平化、平臺化、生態化轉變。
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整體水平持續提高。
融合支撐體系持續完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數字化技術快速進步,工業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成效進一步顯現,兩化融合標準體系持續完善,產業基礎邁向高級化。
企業融合發展活力全面激發。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系統解決方案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形成平臺企業賦能、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
融合生態體系繁榮發展。制造業“雙創”體系持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帶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價值鏈加速融合,涌現出一批數字化水平較高的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生態快速形成。
《規劃》對于原材料行業提出進一步推進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面向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能源等行業,推進生產過程數字化監控及管理,加速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工業數據集成共享,實現生產管控一體化。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支撐能力,推動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