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機構《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耗電量超過80TWh,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僅占目前全球最終總用電量的1%左右。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將至少占全球最終總用電量的2%。雖然電動汽車銷售量的上升不太可能導致總電力需求的顯著增長,但需要大量充電設施向電動汽車供電。
2020年估計有950萬臺私人充電器
到2020年,全球有1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預計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將接近1400萬輛,普及率為15%。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2020年私人充電器數量約為950萬臺,其中70%為家用,其余在工作場所。相比之下,2020年電動輕型車輛的慢速公共充電器總庫存為130萬臺,大多數充電器被歸類為慢速。隨著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顯然需要更多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和充電設施。
越來越多的快速充電器將保障電動汽車司機安心駕駛。充電器的普及使長途出行成為可能,使無法享有私人或家庭充電的消費者能夠隨時駕駛他們的電動汽車。便捷的充電設施增加了電動汽車的吸引力,盡管它超出了續航里程、成本和安全三重范圍。
與充電設施相關的產品偏好為消費者的多樣性增加了另一個維度,他們必須滿足這些需求。絕大多數消費者希望能獲得與內燃機汽車加油相同的便利性。消費者會在儀表板上出現低電池充電警告指示燈時或之前,立即到最近的充電站。有些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或關注與客戶忠誠度相關的福利,經常收集和兌換積分,尤其是在零售商提供收費服務的情況下。也有消費者關心自己的碳足跡,重視電動汽車充電和添加劑的“質量”。
電動汽車消費者希望享有與內燃機汽車加油相同的便利性
雖然電動汽車在不同地區的增長速度不同,但公共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和可用性也各不相同,受到政府和消費者以外的許多市場主體的影響。這條價值鏈錯綜復雜,公用事業、石油和天然氣巨頭、汽車公司、零售商、電子移動服務提供商、電動汽車充電站提供商、充電點運營商、充電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等都是關鍵利益相關者。他們能認識市場潛力,調整自己的核心業務來適應電動出行,并在電動汽車市場進行廣泛投資,從而找到有助于他們在電動汽車充電生態系統中競爭的解決方案。
政府的作用對于加速部署充電設施至關重要
政府以政策、法規、激勵等方式向市場主體提供全面支持,在加速部署充電設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政府的目標是使充電設施具有自我維持性和競爭力,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
在傳統充電設施的建設為數百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同時,各種“離經叛道”的創新也預示著輕松快捷的充電未來。在經典科幻小說轉化為現實的例子中,一家以色列公司ElectReon正在意大利米蘭和布雷西亞之間修建一條0.6英里(1公里)長的無線電動汽車充電高速公路,目的是測試這項技術是否能廣泛應用。雖然瑞典最近開通了第一條電動公路,在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和物流站之間1.2英里(1.9公里)的線路上為汽車和卡車充電,但意大利的試驗是首次涉及高速公路。
我們可能離大規模建設電動汽車充電高速公路和道路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在公路上舒適地駕駛,而不用費心思去尋找下一個電動汽車充電點,這是每個電動汽車司機的夢想,現在已經可以實現。
(本文由國際鎳協會提供資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