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錠直軋技術、全流程控溫控軋技術、鈦卷盤“三高一大”控制技術、中小棒超細晶工藝技術……在位于咸陽市高新區的陜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車間里,轉型升級的航天鈦材項目,展現了鍛軋結合、進口替代的技術亮點,開啟了國產鈦工藝4.0新時代。
近日,陜西咸陽第二季度重點項目觀摩團走進陜西天成年產1萬噸航天鈦材項目生產車間,長鳴的警報聲和運轉的機器向大家展示著鈦科技的無限應用可能。
已進入一期投產的陜西天成年產1萬噸航天鈦材項目,總投資12.8億元,占地214畝,主要建設先進合金廠房、高性能鍛件廠房、精密長材廠房、制備車間、輔助用房、檢測室、原材料庫、職工宿舍餐廳、行政辦公樓及其配套輔助設施。該項目的建設,可大幅提高我國鈦行業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完成了由“一般鈦材”向“高端航材”的轉型升級。
陜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車偉在項目介紹中提到,國內中、大規格鈦合金棒材主要采用自由鍛工藝,存在生產效率低、工藝可重復性差、長度和單重限制較大等問題。“我們創新采用‘以軋代鍛,鍛軋結合’的制備工藝,全連軋線采用大變形量、控溫、控速、自動化、高精度軋制,所生產的大規格鈦棒組織性能一致性、批次穩定性均得到有效控制,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可為航空工業提供充足、可靠的鈦合金原材料,助力我國航空業態升級。”車偉說,他選擇咸陽高新區不僅看好這里的前景,更看重高新區優質的營商環境。
在服務企業,保障大項目建設中,高新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當好“五星服務員”,認真落實包抓責任制,為企業解難題、鼓干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精準實施“三個一站式”服務(報裝、開辦、社保),解決業務“路遠難辦”的堵點。充分發揮“一張網”工作機制,精選改革試件,通過“數據跑腿、網上下載”的方式,提質增效,已實現夜間施工審批半小時不見面辦結。創新推出“二維碼辦事指南”,為企業群眾打造了“一”掃即用、“碼”上清楚,“通”暢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
“重點項目建設是帶動城市發展的強大支撐,也是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崛起的重要動力。”咸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毛建榮說,作為高新區的重點項目之一,年產1萬噸航天鈦材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條效率高、質量好、成材率高、成本低的鈦及鈦合金生產線,成功填補了國內高端鈦合金產品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