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鈷——是蘭州金川新材料科技公司(以下簡稱“金川科技”)與鈷相關的產品,包括用于3C類便攜式電子產品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四氧化三鈷、三元前驅體和金屬鈷、鈷鹽等。除生產銷售外,金川科技同步開展二次資源再生利用、相關產業技術服務和進料加工等業務。
“十三五”期間,金川科技積極在新材料領域謀篇布局,爭取從國家不斷釋放的新能源政策紅利中搶占先機。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國內預計三元前驅體需求將達到154萬噸。此外,手機市場有望重新回暖,預計國內鈷酸鋰正極材料產量將達到7.44萬噸。
但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形勢的沖擊以及市場復雜多變的雙重因素下,“金川鈷”自身困境不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金川科技對外直接出口量幾乎為零,整體負債率居高不下,持續增信融資和續貸能力不佳,運營資金緊張,對現有產能投運產生不利影響。
“2020年春節期間,我們就在關注疫情動態,研判市場,提前從南非等海外采購鈷原料,保證生產安全平穩運行。”金川科技副總經理朱永澤說:“從決策層到技術研發團隊、車間班組長再到一線生產操作人員,我們聚力群策,攻堅克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原料保障下,金川科技全力推進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先后量產開發碳酸系摻鋁大、小粒度四鈷系列產品,取得了重要突破,填補了集團公司碳酸系生產四鈷工藝空白,實現碳酸系及氫氧化系兩種系列高電壓四鈷從4.4V~4.48V平臺的全面覆蓋。同時,在三元前驅體領域完成客戶定制產品開發,產品類型涉及70余種子型號,服務于30多家國內外客戶。
困難重重的一年里,金川科技超計劃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產銷過萬噸,扭虧為盈。
金川科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樹亮表示:“依靠集團公司鎳、鈷資源優勢,在疫情的沖擊下我們仍然完成了任務。但如何降低各工序作業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依舊是我們的首要工作。”
深入金川科技材料一廠,廠房寬敞整潔,崗位職工挪開萃取箱蓋板,拿著手電筒仔細觀察箱中溶液的顏色,并隨時與集控室協調參數。
“客戶對中間鈷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從原料到成品,中間雜質去除量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稍有不注意,就會出現質量波動,重新返工,提高生產成本,所以我們執行兩班倒,24小時有人值守。”材料一廠富集萃取崗位人員閆鑫說。
降成本是提質增效考核的重要財務指標。
萃取是鈷中間產品生產最關鍵的環節,控制成本,人的因素不可忽視。
富集班長金鍓堂深有感觸,他說:“提質增效需要每一個職工把工作當成未滿月的孩子來照看,投入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細心。”
金川科技在精細化管理、科技創新、營銷模式等方面多措并舉,提質增效。
在作業過程上,推進落地濃水回用、閃蒸尾氣回用、收塵設備優化節能降耗項目及萃取稀硫酸鎳樹脂回收鎳鈷、堿性廢水過濾、氯化鈷溶液除油、提高始極片成張率;在技術創新上,有效實施4000t萃取稀硫酸鎳樹脂回收鎳鈷、堿性廢水全部過濾、完成降低氯化鈷溶液油份、提高始極片成張率;降低采購成本,加強原料采購精細化管理,制定原料采購滾動計劃,緊盯原料發運、在途、到廠情況,“研產銷”有機配合。
據金川科技財務數據統計,2020年,該公司非生產性支出9672萬元,較預算壓減17%,超額完成集團公司要求的非生產性支出壓減不低于年度預算10%的目標。
大環境正在變化。金川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常全忠表示:“以國家‘十四五’在新能源領域規劃為方向,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產銷聯動,構建‘研產銷’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向經濟‘內循環’挖掘潛力,我們充滿信心。”
事實上,由于成本更低,產品更符合行業標準和客戶需求,金川鈷在國內外市場頗具競爭力。
金川科技銀駝牌電鈷、四氧化三鈷、三元前驅體等產品銷往北京、天津、江蘇、浙江等地,部分產品銷往國外,證明了通過提質增效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性,也為未來金川科技形成從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到終端電池材料完整產業鏈帶來了底氣。
提質增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金川鈷”的使命,也是集團公司在優鎳增鈷延鏈、補鏈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