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攀鋼出鐵50周年。參加工作的20多年里,我一直被老一代攀鋼人救活‘呆礦’最終出鐵的故事激勵著,于是把奮發圖強作為自己的工作信仰。”攀鋼集團礦冶技術研究所釩鈦礦冶金項目團隊經理饒家庭回想著當年看到的紀錄片,不由感慨萬千。
饒家庭畢業于華東冶金學院鋼鐵冶金專業,是材料與冶金工程碩士研究生。參加工作以來,饒家庭先后獲得了攀枝花市優秀共產黨員、攀枝花市突出貢獻專家、攀鋼英杰等榮譽稱號,負責、參與重大項目6項,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攀鋼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授權專利10余項,為推動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攀鋼老一代創業者的昂揚斗志,成為傳遞到饒家庭手上的火炬。1998年,時任煉鐵室主任的黎建明交與了他第一項科研課題“攀鋼高爐爐料結構優化模型”,黎建明在理清算法結構后,就大膽地將程序代碼實現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了年僅27歲的饒家庭。饒家庭說:“當年,做的‘最傻’的一件事就是用手算方法去求一個12個未知數的線性規劃和方程組的解,用來驗證程序的結果。”饒家庭在詳細翻閱了大量工具書,通過不斷學習、總結、實踐,兩年以后,饒家庭一個人完成了程序的爐料結構模型的編制和調試工作。這是需要細心和耐心、堅持不懈才能換來的累累碩果,還附帶完成了煉鐵綜合計算,全面分析釩鈦磁鐵礦的冶煉過程參數等多項重要功能。該項目在2000年榮獲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那是他參加工作以來的第一項重獎!
從青年到中年,隨著對攀鋼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的深入了解,饒家庭注意到,攀鋼采用高爐強化冶煉技術已經有10年之久,該技術的“入爐釩鈦礦比例低,鐵損高、煤比低、能耗高”等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開展高配比釩鈦磁鐵礦高強度冶煉系統技術研究,解決高爐持續強化和遺留的重大技術問題顯得意義重大。
可是,能持續10年的高爐技術難題,豈是說攻克就能攻克?饒家庭深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面對爐渣性能差,改善難度大,高鈦型釩鈦鐵精礦難燒結等一系列難題,饒家庭帶領團隊從強化制粒著手,結合厚料層燒結,進行了“改善爐渣性能降低鐵損技術”等5項技術研究,形成了“抑制爐渣二氧化鈦過還原”等4項關鍵技術,證明了高爐配加40%全釩鈦球團礦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實現高鈦型釩鈦磁鐵精礦強化燒結技術,提高了釩鈦磁鐵礦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將全釩鈦球比例提升到40%,在攀鋼釩煉鐵廠推廣應用中創經濟效益4600余萬元。該研究成果有力推動了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的技術進步,對低品位劣質鐵礦資源的高爐高效冶煉具有示范和借鑒作用,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獲得了2011年攀枝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鞍鋼重大科技突破二等獎、2012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目前,饒家庭帶領導他的團隊正在傾力攻克“釩鈦磁鐵礦選冶聯合低成本制造技術”“攀鋼高爐高球團配比冶煉關鍵技術”,實現提高高爐入爐品位,降低能耗和物耗成本,消除釩鈦燒結性能差帶來的不利影響,力爭在釩鈦磁鐵礦第三代冶金技術研發中發揮更大作用。
饒家庭說:“我相信,在全體科技人員努力下,攀鋼必將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利用釩鈦磁鐵礦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定當繼續奮發圖強砥礪前行,不負時代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