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有格局與視野,視野與格局決定企業站的高度。浙江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豐電子”)是一家有格局、有視野的企業,這家企業依靠科技放眼未來,凝聚智慧“智”造高端,必將為中國芯片的優質半導體材料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格局與視野綻放出佳績。據悉,1~6月,江豐電子實現營業收入5.33億元,同比增長53.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83.4萬元,同比增長196.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3575.87萬元,同比增長704.63%。主要產品鈦靶、鋁靶、鉭靶銷售持續增長,疫情之下生產經營實現逆襲。上面一組枯燥的數據,映射了江豐電子豐收的喜悅,更彰顯了該企業格局與視野的高遠。
芯片、濺射靶材、核心技術、中國制造“2025”已成為熱詞,中國企業只有把這一個個“熱詞”化為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國外“掐脖子”。2016年11月30日,記者在鈦微媒及本報刊發《海歸團隊澎湃中國“芯”超高純鈦首次應用金屬濺射靶材》,素材來源于當年11月26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的《中國“芯”核心技術助力中國智造》,江豐電子站在鈦智能制造技術的浪尖上。據悉,全球只有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三家公司掌握金屬靶材的芯片制造技術,中國每年進口芯片超過幾千億美元,可以說小小芯片是一切智能制造的基礎。
江豐電子董事長姚力軍所率團隊幾乎都是“海歸”。回國后,他們一心想在鈦金屬等新材料領域拓展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他們深知,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慢人半拍,或許就要拉開很長一段距離。一心想做事,決心做成事業的姚力軍海歸團隊放棄了與一家鈦企的合作事宜。7年前,姚力軍、吳景暉博士組建的海歸團隊在浙江余姚成立了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選擇了寶鈦華神等企業的海綿鈦作為原料,開始了新材料高純鈦的研制。2014年6月30日,創潤公司“年產250噸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項目”正式投產,據報道,這是國內首創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第一爐,至此,中國在超高純鈦領域打破美國、日本企業在市場上對中國的限制和壟斷,開啟了中國高純鈦生產的新紀元。創潤公司生產出的高純鈦產品直接供江豐電子超高純的金屬濺射靶材生產。創潤公司與江豐電子的海歸團隊緊密合作,鏈條式發展,助力海歸團隊鈦產業中澎湃的中國“芯”。
2017年11月,曾有一篇證券市場分析江豐電子的文章這樣寫道:“高純濺射靶材行業龍頭,打破海外技術封鎖受益進口替代趨勢。公司是國內高純濺射靶材行業龍頭,產品包括鋁、鈦、鉭和鎢鈦靶極濺射材料,是國內少有打破海外技術封鎖的龍頭企業,已進入中芯國際、臺積電、格羅方德、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等半導體和平板制造廠商供應鏈,公司將持續受益于中國制造‘2025’規劃核心材料的進口替代趨勢,業績彈性大。產品下游需求旺盛,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芯片是未來智能裝備控制系統的核心,沒有濺射靶材,芯片就造不出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要密布上萬米金屬導線,這導線比頭發絲的千分之一還要細,這對金屬材料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姚力軍總開玩笑說,自己是揉面做餅的人,只不過他做的這種金屬餅,最貴的要幾萬美元一個。
2016年11月30日,記者寫完《海歸團隊澎湃中國“芯”超高純鈦首次應用金屬濺射靶材》后,一直關注著江豐電子的快速發展。2017年6月15日江豐電子在深交所鳴鑼上市。當時,記者看到一個證券分析師這樣寫道:“芯片,他(江豐電子)是前期的芯片總龍頭,如果芯片給大行情,芯片十倍股出來,目前只有江豐電子可以勝任。”如今幾年過去了,再來看發行價只有4.64元/股的江豐電子,最高時漲到88.18元/股,漲幅接近20倍。2020年8月24日,江豐電子收盤價61.59元/股,漲幅依然高達13倍以上。可見江豐電子半導體材料的“龍頭”地位及未來發展可期。
據悉,姚力軍、吳景暉海歸團隊研制、生產、發展鏈條環環相扣,絲絲入“芯”,他們研發生產的超高純鈦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國防軍工、醫療生物、綠色能源、航空航天、汽車工業等眾多領域,對促進中國航天、軍工企業的轉型升級,提高中國高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產生重要意義。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價支撐的是上市公司的發展預期,投資看好的是上市公司發展的未來。江豐電子、創潤公司的海歸團隊懷抱中國“芯”、格局遠大,視野寬廣,他們用核心技術助力中國智造,必將為助推中國“芯”的發展獻上智慧之力。
記者手記:
低氧超高純鈦純度不低于99.995%(將99.8%的海綿鈦提純至99.995%~99.999%的鈦晶體)。以往全球只有美國和日本的三家跨國公司具有生產超高純鈦的能力。創潤公司成為第四家生產高純鈦的企業。當年,姚力軍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采用特殊工藝將高純鈦切成金屬導線,這個技術切割的金屬導線只有人類頭發絲的千分之一……由此足見,江豐電子已經掌握了屬于自己、屬于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相信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努力提升自己的科技實力,為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夢”的實現凝聚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