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葉,在國內多家海綿鈦企業中,“洗牌”留下了遵義鈦業、撫順鈦業等一些行業骨干企業。同時,寶鈦等一些加工企業在“陣痛”中逐步發展壯大。
上世紀90年代中葉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國家對500噸左右的海綿鈦進行收儲,遵義鈦業依然前行,撫順鈦業半停之中,寶鈦等加工企業在“陣痛”中繼續前行。
2004年下半年,海綿鈦及鈦加工企業產業鏈全線飄紅,海綿鈦產能從2004年的幾千噸迅速發展到2008年10萬噸以上。海綿鈦企業由2家發展到10多家,產能過剩從而形成。
2008年,海綿鈦價格開始下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產能過剩是主因,金融危機是次因。在產能過剩、全球金融危機中,有的鈦企發展較好,比如從事海綿鈦生產的金鈦股份、鈦材加工的西部超導等。市場海綿鈦需求已從2004年的幾千噸發展到現在的六七萬噸以上。
2008年之后的幾年,國家收儲海綿鈦、鈦錠,鈦產業向好發展,寶雞的“903”企業比2004年增加了數十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市場的影響與金融危機時期有質的區別,世界各國全力抗疫,因此企業暫時停工,影響了生產,全球經濟相對停擺。國內鈦企也面臨一次洗牌,洗牌的原因:一是2018年、2019年市場紅火,鈦及鈦加工企業又在“發熱”,產能產量多起來了。二是疫情又來助推一把,于是抱怨聲一片。
綜上所述,用歷史的眼光看未來,用未來的眼光正視過去。疫情、產能過剩、失序發展、內因失衡都帶來了“陣痛”,但疫情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助推了“陣痛”更痛。
“陣痛”之后必然是新生,一些優秀企業會生存得更好,也會使中國鈦產業更加健康,這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因為,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瘟疫甚至戰爭都不會阻止社會向前發展。此次疫情導致目前訂單少,未來訂單必定增多,因為復工復產是必然,經濟恢復是必然。戰勝疫情需要人體的免疫力,也需要企業具有免疫力。免疫力好壞就是企業戰勝困難的生死牌,更是優勝劣汰的市場牌。“陣痛”不會歇菜,“陣痛”洗牌后產業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