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巨成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成鈦業)于2017年6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新三板)成功掛牌,成為陜西省唯一民營鈦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巨成鈦業在差異化競爭中展現了自身的獨特優勢,獲得國家專利15項,成功研制的國內換熱面積最大的鈦螺旋板換熱器,在武鋼集團焦化公司安裝使用,高性能特異性鈦銅復合棒成為日本Tex TechnoⅠogy lnc公司在中國唯一供應商。巨成鈦業是一家立足“專、精、特”的企業。
巨成鈦業董事長羅建輝對市場對未來常常會有不一樣的見地。近日,記者走進巨成鈦業與羅建輝對話疫情后的鈦市場、鈦未來。他說:“市場依然在那里,只是春天的腳步來得晚了一些。”這句頗有詩情畫意的比喻折射出了羅建輝的思想,折射出了巨成鈦業差異化競爭的魅力所在。
記者:疫情對鈦市場有沒有影響?
羅建輝:客觀講,疫情對鈦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影響程度因企業而異。相對而言,對出口企業影響比較大,這里面也需要區分對待,細分領域確有產品特色的企業,如果產品是“非你莫屬”,那市場影響也不是太大。
記者:海綿鈦市場價格劇降對市場有什么影響?
羅建輝:海綿鈦價格連續大幅走低,對市場是有影響的,處于中間的鈦材加工企業一直在觀望海綿鈦市場的價格波動,鈦材加工企業與下游企業訂單簽訂也處于觀望之中。市場需要的是穩定,海綿鈦價格短時間大幅波動導致上下游均處于觀望。下降過猛往往會引起市場的恐慌,產品來回砍價導致購買方心態發生變化。另外,買方市場形成后,苛刻條件多甚至出現欠款現象(先欠,實際上也是觀望,以便討價還價)。
記者:疫情發生以后對巨成鈦業有什么影響?
羅建輝:目前看,疫情對巨成鈦業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是太大。巨成鈦業走的是“專、精、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該簽訂合同的依然簽訂,需要產品的客戶依然需要,市場依然擺在那里。根據客戶復工復產進度供應產品,目前都在趕工之中。
記者:疫情發生后,市場出現一種唱衰現象,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羅建輝:鈦的市場依然在那里,只是疫情讓“春天”的腳步來得晚了一些。社會是進步的,疫情只是造成經濟的暫時停滯。人類面臨的每一次瘟疫、天災,社會不但沒有退步反而是在修復中前進。疫情后,相信國家會有普惠政策或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推出,比如新基建的拉動等。第二季度末或者第三季度經濟會逐步恢復,有的行業甚至會出現爆發式復蘇,因為該有的市場依然在那里。所以,不要悲觀,不要消極,積極應對才是企業應該做的事,有準備地做好自己,機遇來了才抓得住。
記者:如何看待疫情后將會出現的經濟結構調整現象?
羅建輝:經濟結構調整現象一直都存在,微調、中調、大調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疫情的出現,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都有不同的調整,前不久,20國視頻會議實際上也是科技帶來的調整。沒有科技的突飛猛進,怎么能召開國際性視頻會議?海綿鈦大幅降價對海綿鈦企業以及下游加工企業也是一種產業結構的調整,甚至是洗牌。材料大幅降價對海綿鈦企業不是好事,對下游企業也不是好事,比如,之前高價采購的原材料現在產品生產出來走向市場就是巨虧,底子差、的實力弱的可能就面臨洗牌。所以,經濟結構調整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疫情到來只是進一步加快了調整的步伐。
此次采訪中,羅建輝始終堅信鈦的市場依然在那里,價格波動是暫時的,疫情影響是暫時的,價格低了也催生產品替代結構的市場調整,價格高了也催生產品替代結構的市場調整。所以,企業只有做好自己才不懼經濟結構的調整。
疫情延緩了鈦市場“春天”的腳步,積極應對未來,才能唱好疫情之后的“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