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耳聞,吳振清是一位頗有思想的企業管理人員,此次浙江申吉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訪令人期待。一位有著獨特思維的民營企業家從市場和產業的角度展現了他特立獨行的思考和分析。
申吉鈦業最近有兩件事引人關注。一是:近日,申吉鈦業在鈦合金薄板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攻克0.4~0.6mm鈦合金薄板技術難題,形成了自主研發的生產和技術體系。二是:申吉鈦業發布的2019半年報業績報告,公司營業總收入763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72%,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4%,成績斐然。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狀況下,申吉鈦業的業績卻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鈦合金薄板的細分領域獨辟蹊徑,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而這一切申吉鈦業是怎么煉成的?
采訪在浙江安吉申吉鈦業進行。
“獨立的思考
正確的判斷市場發展非常必要”
今年上半年,我國鈦行業發展出人意料地從低迷中快速上升,市場好轉,需求增加,帶動海綿鈦價格從年初的6萬元/噸,一路漲到8萬元/噸,市場價格的波動,也給下游深加工企業帶來了困惑。吳振清對記者說:“今年鈦的需求之所以增長,帶動海綿鈦價格大幅上漲,我認為有兩個方面拉動,一個是軍工市場對鈦的需求大幅增長,另一個是化工行業鈦的需求增長。這兩個因素疊加,使得今年鈦行業比較火熱。”
今年上半年,海綿鈦產量接近4萬噸,預計全年將達到8萬噸左右。鈦行業今年的表現將成為常態化還是曇花一現?他說:“今年上半年鈦的消費市場增長出乎我的意料,海綿鈦價格漲得有些離譜。”而隨著國內海綿鈦價格的不斷攀升,目前已經超過了國外海綿鈦價格。另一方面,四氯化鈦價格也不斷上漲,成本壓力是海綿鈦價格居高不下的因素。吳振清表示,鈦行業規模小,不排除受資本運作的影響。
吳振清認為:“今年鈦行業的現象,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長期的,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今年化工用鈦的大幅增長,有其偶然性,今年化工大項目上的太多了,接上來再擴大項目有風險,我們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吳振清總是能冷靜地觀察市場的動向,他帶領申吉鈦業始終在以自己的節奏穩健地發展。
“我不會上大裝備
不盲目投資追求大而全”
申吉鈦業今年上半年業績良好,深耕于鈦合金板材市場,以技術開發、市場開發為主要抓手,始終在鈦合金薄板這個細分領域深耕細作,目前厚度2.5毫米以下合金薄板的生產能力國內第一。
吳振清不贊成鈦企業熱衷于上大項目、大裝備,大投資,追求大而全。他認為,在鈦行業目前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現狀,鈦材市場需求量不足以支撐具有國際領先的大型裝備的運營。產量過低使得設備運營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反而下降,企業開工率不足,設備閑置成為企業的成本包袱。
他算了一筆賬,投資一條8億元的2800mm的軋機生產線,這樣一臺軋機,每年要數千萬的費用維護、運行,鈦寬板一年全世界幾萬噸的用量,鈦材企業投資這類裝備一定是開工率非常低,用高運行費生產的產品能賺到錢嗎?
吳振清對記者說:“對申吉鈦業來說,我們產品范圍做得比較窄,我們只做一樣東西,就是板材,其他產品我們都不做。從產品來說,純鈦板材生產,我們逐漸退出,向鈦合金板材方面發展。所以,近4年時間,我們堅持兩個方面的調整,一是經營結構的調整,生產出自己的產品。從以前以代加工為主,調整為生產自己的主打產品,其銷售比例逐步提高,目前,自產的鈦板材銷售基本做到每年翻一番。2015年的時候,自銷比例5%,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40%左右。二是產品結構的調整,在2015年年初的時候,當時鈦合金板材的占比在5%左右,95%的產品做的純鈦板材,而今年上半年,我們鈦合金板材占比達到了35%。”
在近年來鈦行業眼花繚亂的發展態勢中,吳振清帶領他的團隊始終堅守初心,深耕于鈦合金板材的細分領域,鍥而不舍地堅持鈦合金薄板產品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開發,清醒地看待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市場,在一片天地中做強企業,以優質的產品打入歐美市場,使其生產的鈦合金薄板成為市場不可替代的選擇。
合作共贏
做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申吉鈦業的發展方向是在技術和市場兩個方面,近幾年來,我們在這兩個方面都有積累和提升,我始終認為,跟其他企業比設備、比投入,不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追求的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在新興領域的創新開發。”
申吉鈦業今年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攻克了0.4~0.6mm鈦合金薄板難題,形成了自主研發的生產和技術體系。他們生產的鈦合金薄板獨樹一幟,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極好地控制了生產成本。在上半年中美貿易戰中,申吉鈦業生產的鈦合金薄板在關稅增加中,卻逆勢增長,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銷量翻番,客戶群增大了30%,業務增長30%,利潤增長30%,下半年,公司合同飽滿。
吳振清對記者說:“今年7月份,我們企業新上的第二臺冷軋機生產線已經投產,生產能力是原有冷軋機產能的1.5倍,這樣打通了產能不足的瓶頸,產品質量也有了更好的提高。”
“總體來說,我們是行業內效益較好的公司,我們去年以8000萬元的凈資產規模實現利潤1600萬元,今年我們的凈資產回報率會遠超去年。我認為,通過凈資產盈利率來看,我們才是國內的效益冠軍。”吳振清有些自豪地說。
申吉鈦業還有一個方面是吳振清引以自豪的。他介紹道,申吉鈦業有一個強大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這些在一線生產現場工作的技術員工來自原上鋼三廠軍工分廠。
吳振清介紹,他們研發的鈦合金薄板已經形成了自主研發的生產和技術體系,其中包括鈦合金交叉軋制與β熱理工藝、自主研發的疊軋與包覆軋制工藝、鈦及鈦合金溫軋技術、自主研發的氣氛保護可控冷卻重力蠕變矯形技術等一系列整流程的關鍵技術。
近年來,國際宇航工業發展很快,對鈦合金薄板的需求量也不斷增長,目前,申吉鈦業客戶覆蓋歐洲、美國及印度、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細分領域的市場的深入開發和培育,使得申吉鈦業嘗到了甜頭。
吳振清表示,申吉鈦業把技術開發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通過以技術發展為抓手,深耕產品研發。他們成立了技術中心,研發資金投入了1500萬元,技術人員增加了10多人,今年的研發投入800萬元。堅持不斷的開發和創新,申吉鈦業找到了自己發展的路徑,在鈦合金薄板上成為這個領域的“隱形冠軍”。
“今年,我們還加大了對外合作,上半年,公司和酒鋼集團煉軋廠、蘭石鑄鍛公司形成了戰略合作,蘭石解決了我們鍛造問題,和酒鋼合作,充分利用酒鋼先進的2800mm熱軋機生產線,加工鈦合金寬板。通過這些合作使申吉鈦業以每年數百萬元的加工費支出就實現了需要投資10億元以上才能實現的鈦合金寬厚板生產能力。
吳振清對申吉鈦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的產品質量基本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截至目前,我們發往歐洲用于航空上的產品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我們已經具備生產頂尖產品的能力。”
未來,申吉鈦業在立足鈦合金薄板的同時,打通鈦合金寬板的瓶頸,補足短板,冷軋板將形成兩倍以上的設備能力。
時光荏苒,申吉鈦業數年來一路耕耘,堅守住對鈦行業的信心、對鈦合金板材的執著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鈦合金板材這個細分領域做出了可喜的成績。
吳振清和他的團隊真正成為了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