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
失明少年的生活“亮”了
“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學習和生活的關注,十分感謝王爺爺和周爺爺對我的資助和關愛;同時,感謝金川公司工作隊為我架起‘愛心橋’,為我今后的生活帶來新的希望,我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
這是一封送到積石山縣安集鄉安家灣村金川集團駐村幫扶隊的感謝信。信紙上沒有“字”,滿是不同組合的凸點。這是一封盲文信件,扎寫它的人是正在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讀書的盲人少年仁山。
仁山,16歲,在青海讀書一年多了,學習盲文,也學習語文、數學、音樂等課程。將來,還會在學校里完成按摩技術的學習。
這次他鄉讀書,是仁山第二次“走”出自己生活的這片大山。
仁山是家里第三個孩子,出生后不久,被確診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從他兩個月開始,便輾轉于蘭州、西安的大醫院治療、復診,治療、復診。一次手術后,仁山的左眼有了一點起色,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也因此欠下了不少債。
從那以后,仁山再也沒有離開過家,因為視力微弱,也無法上學讀書。7歲后,他的世界更是徹底“黑”了下來。
仁山媽媽一直有供他去特殊學校讀書的打算,但礙于經濟壓力,一直沒能實現。
“雪上加霜。”仁山媽媽說,仁山爸爸在仁山三歲時遭遇車禍,腦部受到重創,記憶和智力嚴重受損,確定為二級智力殘疾。
家里的頂梁柱塌了。
仁山媽媽是安家灣小學一名非正式編制教師,收入不高。要強的媽媽一邊教書一邊照顧丈夫,一邊顧著地里的農活,一邊呵護著三個沒成年的孩子。
在媽媽的堅持下,仁山爸爸身體恢復得不錯,記憶力也有了改善,這幾年還能在周邊做些簡單的工作。兩個女兒更是學習成績優異。但仁山始終是壓在媽媽心上的石頭:“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他自己怎么生活?”
金川集團駐村幫扶隊了解到仁山家的難處,金川集團退休職工周爺爺聯系社會公益組織,為仁山找到了好心人王爺爺。
老人乘飛機、趕火車、搭汽車,輾轉來到安家灣看望仁山一家,并承諾有生之年資助他完成學業。老人叮囑仁山,要加強鍛煉,不斷增強上肢力量,這樣才能在將來更好地完成工作。
仁山的生活“亮”了。
“孩子現在自理能力很好,有了朋友,人也開朗了。”一年多外出學習的經歷,讓仁山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習成績也很不錯。2018-2019年度第一學期,仁山的數學和生活指導都得了90分,體育、音樂、手工等幾門課程也都在80分以上。老師評價他:“對人隨和、誠懇,熱愛集體,團結同學,學習踏實……”
資助仁山的王爺爺一直關注著仁山的成長。可老人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很難出遠門。為了保證仁山的讀書不受影響,順利完成學業,不久前老人改變了幫助方式,不再分年度為仁山提供資助,而是通過公益組織一次性承擔了仁山后續的學費。
“衷心感謝大家給我們家帶來希望,為我生活帶來勇氣。若沒有金川公司工作隊,我的孩子還只能呆在家中。”仁山媽媽滿心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