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
村委會里的“小常客”
“這是金川集團給我們送來的,這次幫扶使我們學校的教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面對現代教學設備,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作為教師的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感激。”積石山縣安集鄉風光村小學校長溫明學在一年級教室里操作著投影儀,準備為學生播放課件。
風光小學,有著40多年校史,村里8個社,有5個社距離較近的幼兒和一、二年級學生都在這里讀書,3名老師、27名學生。
“教室里就一塊不大的白板,電子設備就一臺老式的大腦袋電腦,打印機壞了,老師打材料還得趕到鄉上。”說起第一次來到風光小學的印象,金川集團幫扶隊隊長有些意外、有些心酸。
教學設施缺乏、教學環境艱苦,一校之長的溫明學心里更不好受:“山里的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懂得的本來就有限,我們的教學用品、課外讀物又比較缺乏,不能借助網絡電子設備享受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對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很不利。”
抱著試一下的心態,2018年10月,溫明學寫了一封報告給金川集團駐村幫扶隊,希望在改善教學條件上得到幫助。
1個月后,原以為不一定會得到回應的他,收到意外驚喜:3臺電腦、1臺打印機、1臺投影儀、200多冊圖書、90多件新冬衣、50多雙新棉鞋。
這個11月,風光小學很溫暖。
“溫校長渴求的眼神讓人感動,都是當爹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好。” 參觀了風光小學,駐村幫扶隊立即與星光志愿者服務隊取得聯系。志愿者以志愿服務隊和駐村幫扶隊的共同名義,在金川集團銅業公司發出倡議,為風光小學開展捐贈活動,為山區教育送關愛。
最終,在金川集團銅業公司愛心職工的幫助下,風光小學有了新設備。金昌市大愛無疆公益協會給孩子們送去了新衣新鞋。
“我們都喜歡這些東西,老師給我們看了以前沒看過的書,昨天我還看了狐貍分肉的故事,狐貍很壞。”風光小學唯一的二年級學生馮光祖笑得很開心,“我還喜歡到村委會找叔叔們寫作業。”
現在,下午放學后,風光村村委會很熱鬧。
1個多月前,駐村幫扶隊員在孔伶家做入戶調查,正好趕上她和哥哥寫作業。父母外出務工,爺爺奶奶不識字,駐村幫扶隊員主動為孔伶和哥哥做起了作業輔導。
從那以后,孔伶和哥哥就成了村委會里的“小常客”,放學就來村委會找金川集團駐村幫扶隊員寫作業、問問題。“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孩子多了起來。現在,已經有六七個孩子常在村委會寫作業。
馮光祖告訴筆者,家里人特高興,有時他不去,就會催他:“快到村上好好寫作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