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水一樣的金屬打印在電路板上、用液態金屬在模板上作畫、把電子電路涂抹在衣服上,這一波聽起來就十分酷炫的操作卻是真實存在的,實現它的企業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夢之墨,一家專注于液態金屬技術研發以及新電子制造系統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多重努力 促使知識產權申請量有了質的飛躍
任何一家科技創新型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一家成立只有短短4年時間的企業,夢之墨在這方面是如何做好的呢?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于洋博士告訴記者:在成立之初,夢之墨專利申請數量其實并不多,2017年底時申請量也只有30件左右。對于液態金屬這種新技術而言,夢之墨更希望能夠快速的在重要領域進行布局。
為此,夢之墨先后擴大公司知識產權隊伍,建立相應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而最為重要的就是,公司了解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優先審查機制,使得夢之墨在專利申報以及授權的速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過這一系列操作,2018年年底,夢之墨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由30件躍升到300件,授權數量也達到了40多件。
作為一家新技術應用公司,夢之墨技術應用最早源自于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產業化之初,理化所在知識產權方面給予了公司強大的支持幫助,從而確保了夢之墨在起步階段就已在知識產權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發展過程中,中關村知識產權促進局給予了夢之墨相當大的幫助與扶持。尤其是公司在知識產權發展遇到困惑時,促進局的相關領導主動來到公司進行調研交流,將最新的知識產權相關政策予以講解幫助。除此之外,在中關村知識產權局促進局的幫助下,夢之墨申請到了專利創業資助項目,在資金方面給予了夢之墨極大的幫助。
液態金屬打印技術 源自一次偶然發現
在探索新技術的道路上,多多少少都會走些彎路,夢之墨也不例外。于洋告訴記者:液態金屬打印技術能夠成功源自于一次偶然的實驗發現。在研究液態金屬散熱的過程中,發現這種材料可以附著在不同物體的表面上。于是我們就突發奇想,是否可以把其變成印制電子技術的材料。
為此我們特意在中關村買到了各種各樣類型的常規打印設備,嘗試將液態金屬像墨水一樣灌注其中,看能否實現電路打印,但無一例外全部以失敗告終。在總結中我們發現,液態金屬不論是密度、粘度還是扁平張力與常規的水性或油性的墨水材料都有極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傳統打印技術是無法滿足液態金屬打印的。
為此我們進行雙向改良,一方面通過對材料進一步改性,以滿足其在打印過程中的種種需求。另一方面,開發一套全新的打印系統,從整機到墨盒以滿足液態金屬新材料的打印需求。
三項特性 液態金屬正在給電子制造帶來顛覆性變革
就現狀而言,液態金屬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屬于全新領域,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企業少之又少。那么這項新穎的技術在電子制造領域有何過人之處呢?
于洋博士解釋到:快、柔、普適這三點是液態金屬最大的優勢。相對于傳統的腐蝕性電子制造,液態金屬電子制造速度可以實現“所見即所得”。傳統的電路加工過程需要以天甚至以周為時間單位,而液態金屬則是以分或秒來計算的。
另外,作為一種柔性的導電材質,液態金屬可以和任何柔性基材相結合,滿足柔性電路制造甚至電子皮膚的制造需求。例如,現在的可穿戴式設備、智能服裝以及醫院傳感器,液態金屬在這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這都是傳統電子制造所不具備的優勢。
而普適性則是液態金屬可以在各種材質、任何表面上進行電子制造,不論是建筑物的內表面實現智能化裝飾,還是和各類的包裝材質相結合實現智能包裝,甚至實現萬物互聯為物聯網技術打下基礎,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液態金屬給傳統電子制造領域帶來顛覆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