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眉縣,赤峽紅河,丹崖碧水,素有“青山不墨千年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之美譽。在這美麗的西秦古地,一批鈦業人在這里起航,延續“西臨陳倉”寶雞鈦谷的發展脈絡。陜西興盛金屬有限公司(下稱“興盛金屬”)董事長李敏在這里延續他的鈦業轉型創新之路。
記者在眉縣開發區興盛金屬的廠區里采訪了該公司董事長李敏。李敏很健談,從他創業開始娓娓談起,他的創業之路充滿快樂體驗,就像這“赤峽紅河”,對鈦行業充滿了赤子之心。“我在2005年走進鈦圈,那時鈦對于我說來特別神秘,越是深入了解,越是釋不了手,就想把這個好材料真正做起來。”李敏談到他創業的初衷。
創新模式
鋼鈦結合催生行業融合產業鏈
李敏是個愛琢磨的人,涉鈦之前,他在某軍工企業做技術員,參與企業多項技改工程,從實干中學習,學到了很多技術知識,對創立自己的鈦企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在建廠創業初期,他把目光放在鈦寬厚板的方向上。“這個想法緣于當時俄羅斯在艦船上應用了大量的鈦板,而我國海軍艦船卻沒有用鈦材,了解后發現,原因是我國生產不出來寬厚鈦板,這成為我追夢的目標,一定要做好艦船能用的上的鈦板。”他對記者說。
要做好鈦板,首先要把鈦坯做好,把鑄錠做好。在制坯技術上,興盛金屬為軋制寬厚板,多次走訪鍛造廠家,現場觀察,與鍛造人員反復交流探討,并經過多次試驗,如今,他們已經能將直徑460毫米的鑄錠,制成用于軋制寬度大于2米,長度大于6米的寬板板坯。用直徑φ790的鑄錠,制成用于軋制寬度大于1.5米的卷帶坯料。用直徑φ890/990的鑄錠,制成用于軋制寬大于2米的卷帶坯料。
李敏說:“民營企業在寬板的軋制方面受到諸多影響,興盛在板材軋制方選擇也十分有限。我們為打破局面,走遍國內許多鋼廠,借助他們的設備及能力,共同合作,完成軋制。這些鋼廠對鈦非常感興趣,在與河北鋼鐵集團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交流中,鋼廠的科技部成員與我們對接,相互討論、集中試制,特別認真。”
2016年,興盛金屬與青海聚能合作完成500毫米厚坯料軋制,開發出長度大于15米,寬度大于4米的“中國第一板”,在中國寬厚板發展之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通過這些努力,興盛金屬目前已經和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酒鋼集團開始合作,他們將鑄錠鍛壓在蘭石鍛造廠生產,將鍛壓好的坯料在酒鋼軋制,充分發揮鋼鐵企業優良的裝備,軋制高質量的鈦板。
不經意,這家民營企業實現了“鋼鈦結合”模式的實踐。目前,興盛金屬在中厚板的開發中打通產業鏈條,完成生產體系構建,形成以蘭石鑄鍛、酒鋼煉軋、寶雞鈦鋯科技為主要生產協作單位的生產生態鏈。“我們從工藝上嚴格控制,結合大型國企的設備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團隊協作優勢,大幅度縮短生產時間,提高品質。從制坯到軋制再到后期精整處理,板材成品率可達到86%以上。”李敏自豪地對記者介紹。
環保亮新招
告別酸洗污染源
青山不墨千年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青山綠水養育紅河谷生態平衡。環保治理,永遠是企業良性發展的主題。李敏對記者說:“最初,鈦板表面氧化膜的處理是難題,只能采用刨切去皮,酸洗表面處理工藝,粉塵污染、酸洗液污染制約企業環保發展。為此,我們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解決這兩個瓶頸問題。”
刨減酸洗的傳統工藝,對環保、對成本控制都是一個極大地挑戰。興盛金屬尋求突破解決后續加工處理的問題,自主鉆研,大膽嘗試,于2017年下半年在寶雞“鈦谷東區”建成寶雞鈦鋯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以開卷剪切、熱處理、表面精整處理三大中心。用新的生產工藝解決了環境污染、成本偏高的問題。
如何取代酸洗?李敏介紹道:“經過實踐,選擇噴砂工藝,我們經過多次嘗試,選擇了最適合的磨料,噴砂打磨并實現了無粉塵、無污染的鈦板表面處理。就目前客戶使用情況來看,民用產品70%以上的客戶能夠接受使用,這就說明我們的工藝方法是可行的,是市場認可的,相信在未來這個指標還會不斷提高。”
興盛金屬在創新中不斷成長,已經成為鈦寬厚板的重要生產企業及重要的生產基地,他們嚴格的管理,開放合作的理念,質量穩定的產品,成為用戶認可的供應商。目前,酒鋼集團已經正式授予陜西興盛金屬有限公司為宏興股份有限公司煉軋廠鈦及鈦合金加工項目的全域代理商,這標志著鈦及鈦合金的軋制將走向高品質低價格時代。
去年年底,興盛金屬還獲得首批中國鈦谷商標授權使用企業“中國寶雞鈦谷”商標授權使用單位,為它走向更大地市場空間堅定了基礎。
李敏表示,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是企業的追求,是企業逐夢的目標。高質量發展,也是企業全要素的發展,今后興盛金屬要走向資本市場,實現標準化,資產股份化。
李敏是個有情懷的人,“我們想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分享在鈦材料生產加工中的一些經驗與成果、工藝技術、方法和理念。讓我們研發的每一項成果能夠惠及到有需要的所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