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鈦市場回顧
7月國內鈦礦價格整體穩定,個別企業報價略有抬頭。受下游鈦白粉價格調漲的利多影響,礦商信心有一定程度提振,加之人民幣持續貶值,進口成本增加,商家報價漸趨堅挺,以國產攀枝花鈦礦為代表,7月攀枝花鈦礦中小廠價格上浮了15元~20元/噸,大廠價格維持穩定;進口鈦礦,港口鈦礦庫存依舊較大,貿易商競爭激烈,但優質鈦礦多持穩運行,價格堅挺。價格方面,7月攀枝花大廠價格依舊穩定在不含稅1250元/噸,部分小廠報價從1130元~1150元/噸上調至1140元~1170元/噸;澳礦、莫桑比克鈦礦港口含稅1500元~1600元/噸之間,越南A礦含稅1800元/噸,環比持平。
7月初,國內新一輪氯化渣簽售價格逐步確定,新的價格再一次小幅下滑50元/噸。隨著氯化渣售價的不斷下滑,國內大部分氯化渣企業已經處于小幅虧損狀態。受此影響,現存仍未完全停產的鈦渣企業被迫降低產量,以減少虧損額。由于部分四氯化鈦企業進入檢修期,市場供需形勢趨于緊張,導致7月國內四氯化鈦價格有所提升。據四氯化鈦企業說,由于供應量有所減少,工廠陸續接到一些新客戶訂單,而這些新客戶的詢單原因皆為其原有供應商停產檢修所致。
7月海綿鈦市場表現火爆。在7月初海綿鈦價格上調2000元/噸之后,7月末部分企業再度宣布漲價。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所有海綿鈦企業的訂單都排到一個多月以后,部分企業訂單量超過8周,加之目前海綿鈦原料價格還在持續上漲,未來海綿鈦價格仍然存在上漲可能。
7月鈦白粉價格大體穩定,下游市場對鈦白粉的需求清淡。隨著近兩年政府對綠色生產要求的不斷提高,許多鈦白粉下游行業開始整改,比較明顯的有涂料、造紙等行業。國內許多小型涂料、造紙企業因為環保排放不能達到國家要求而停產或者直接關閉,導致國內鈦白粉需求量出現萎縮。另一方面,下游行業也在從規模型驅動轉型為質量型驅動,以求不但能夠滿足國家環保的要求,還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而在這一轉型過程中,老的低檔產品有所減少,但新的高檔產品未能彌補全部市場空缺。因此,鈦白粉需求也暫時有所下降,需要待市場轉型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恢復。
人民幣貶值推高進口礦成本
自5月起,鈦白粉行情逐漸走弱,加之環保趨嚴,下游涂料企業關停嚴重,導致鈦白粉市場表面維穩行情,但實際暗降操作較為普遍。6月底以龍佰為首的主流鈦白粉生產企業紛紛宣布上調產品價格,仍有不少工廠以及經銷商并未跟進。他們雖有意保價,但現實是執行困難,實際還是一單一議,甚至暗降。
基于銷售行情的平淡,鈦白企業對于成本控制則愈加嚴厲。數據顯示,鈦礦市場成交價自5月份以來整體下滑,國內進口鈦礦7月份均價相比5月份下調了70元~100元/噸。而從成本而言,近兩月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從5月份的6.35元到如今的6.8元,如此算來國內商家進口鈦精礦的成本要增加80元~120元/噸。但是,進口鈦礦外盤報價依舊高位企穩,僅個別外商降了10美元而已。
對于進口貿易商而言,售價在降低,成本卻在增加。即便外商降那么一點點,于中國的貿易商而言,仍舊是利薄如紙,甚至倒掛。加之鈦市場短期不被看好,匯率波動風險卻長期存在,故而貿易商操作十分謹慎,進口鈦礦也多為鈦白粉廠家直接進貨,而貿易商則逐漸淡出,或者是向選廠轉型,選廠以進口鋯鈦中礦為主,而非直接進口鈦精礦。隨著這種趨勢的普及,未來貿易商在夾縫中生存的難度也只會越來越大。
部分海綿鈦企業上調期貨價格
7月下旬,國內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調整后期銷售價格,漲幅在1000元~2000元/噸??梢哉f,海綿鈦價格上行的趨勢正式開始,而實際效果能否達到預期仍需繼續觀察。由于需求旺盛,各個海綿鈦企業均無現貨可以銷售。因此,提到的漲價是指后市期貨的價格,而不同企業目前在手訂單周期不同,從一個半月到兩個月不等,當前上調的是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后海綿鈦的價格。這一個多月里,各家企業還需按此前簽訂的合同價來完成供貨協議。
雖然目前市場表現相當火爆,但仍有部分企業尚未宣布漲價。筆者認為,或許是因為目前較多的訂單數量使得這部分企業暫時保持沉默。某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要完成已經簽售的訂單要到一個多月后才能完成,而那時的原料成本難以預測,也就無法預計一個多月后的成本,即使現在宣布漲價,但一旦后期原料成本漲幅超出預期,企業并不會受益,反而會導致利潤受損,該企業更傾向于完成大部分訂單后再根據市場情況確定價格。
從目前上游市場的態勢來看,短期內鎂錠價格仍將小幅上行,四氯化鈦供應也持續緊張。因此,一個半月后海綿鈦的原料成本漲幅若超過2000元/噸,則目前宣布漲價的企業將會面臨尷尬的境地。按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成本漲幅比2000元稍高,則海綿鈦企業會自行消化成本;若原料成本出現大幅上行,則海綿鈦企業或將與買方重新協商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