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陜西省西安市政府召開新材料產業推進座談會。西部超導等10家行業重點企業負責人圍繞推動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加快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積極建言獻策。
增勢強勁:
新材料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6%以上
筆者從此次座談會上獲悉,近年來,西安市新材料產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產值年均增長16%以上。2017年,新材料產值667.93億元,同比增長22.1%,占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75%,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為30.01%,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據統計,西安市現有國家級新材料企業技術中心15個,國家級新材料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5個,國家級新材料制造創新中心2個。201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152家,其中,新型金屬材料生產企業38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生產企業22家,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碳纖維及陶瓷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比重逐年上升。
西安市依托開發區和產業基地優勢,科學布局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強新材料產業資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動重點材料和重點項目發展,形成了高新區電子信息材料、經開區金屬新材料、西咸新區高分子材料等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發展局面,新材料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截至2017年底,園區內企業數占總量的98.4%、產值占92%以上。
企業呼聲:打造專業化園區
加大對項目科研階段支持
此次座談會上,西安市工信委、發改委、科技局與高新區、經開區、西咸新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與西部超導、西部鈦業、巨子生物等10家行業重點企業負責人交流對接,圍繞做大做強西安新材料產業談思路、談舉措、談建議。
與會企業代表普遍認為,目前,西安市新材料產業步入創新突破關鍵期,要努力打破制約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瓶頸,集中力量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集聚產業資源,攻克一批關鍵技術難題,力求在稀有金屬、陶瓷復合材料、超導材料等關鍵領域實現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上下游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全面提升新材料產業對大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西安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很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處于‘產業化’階段的項目,獲得的支持相對較多。”一家參會企業負責人表示,新材料產業從前期研發到成果轉化,時間周期較長、投入經費較大,他建議,西安應進一步加大對項目科研階段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突破科研關鍵點,同時,加大對創新項目建設過程中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持,助力項目盡快完成廠房、設備等建設,為擴大產能提供堅實支撐,有助于盡快形成科研成果并順利實現轉化。
與此同時,與會企業代表還建議,應把“硬科技”“新經濟”等概念融入新材料產業發展之中,特別是面對終端消費者的新材料領域從業企業,這樣做有助于搶占產業、市場發展的制高點,加快新材料產業與新興業態融合,探索新技術與新業態、新模式的互動發展。
不僅如此,與會的企業負責人還表示,希望西安能夠進一步完善、優化企業人才環境,幫助企業加大頂尖級人才的引進,同時,通過打造專業園區等方式,在降低水、電、氣等成本的同時,加快形成聯合研發平臺。相關企業應充分利用“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等系列活動,搶抓機遇、促進合作,進一步推動新材料產業領域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以PPP方式打造
3個新材料主題特色小鎮
西安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加快西安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從2018年到2021年,西安市計劃分兩個階段布局新材料產業發展。
其中,2018~2019年為跨越式發展階段。計劃通過新材料產業自主創新與技術集成,依托骨干企業,新增5個國家級實驗室、制造創新中心,擴大全市新材料產業規模,提高新材料產品質量和效益;2020~2021年為高質量發展階段,計劃通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和產業聯盟引導,在硅材料、鈦鎂合金、稀有金屬、陶瓷復合材料、光電材料等領域打造8個全國一流、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招商建設10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新材料企業,形成6個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基地,到2021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力爭超過1500億元,實現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按照相關計劃,西安市將以高技術關鍵材料為重點,通過工程化研究,突破5大核心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技術、新能源電動汽車新材料技術、新一代信息化新材料技術、表面工程新材料技術和新一代核能新材料技術;在新材料技術創新基礎上,實施8大重點創新工程:超導新材料名優工程、光電新材料名優工程、有色新金屬提升工程、輕質復合材料提升工程、醫用新材料提升工程、石墨烯先導工程、增材制造先導工程和動力電池先導工程;打造6大新材料產業集群:稀有金屬材料產業集群、空天復合材料產業集群、光電能源材料產業集群、3D打印材料產業集群、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材料產業集群;以PPP方式投資、建設、運營3個新材料主題特色小鎮:絲路智慧材料小鎮、石墨烯小鎮和3D打印小鎮,為西安市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樣板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