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材料,一代裝備,一代產業”。無論是推進大飛機、高鐵和新能源汽車等重大工程,還是支撐平板顯示、電子信息和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都離不開關鍵材料的突破。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工信部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元,并保持年均增長20%。
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迅速增長,將對新材料產業園發展形成強力支撐,帶來新的機遇。不同于傳統材料的大規模粗放式生產,新材料產業更多采用精細化生產,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持續的科技及人才投入,對于能夠吸引高端人才的環境以及兼顧產業與社區功能的產業園區有相當的訴求。
“招商血脈、蛇口基因”,作為招商局集團旗下唯一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旗艦企業,招商蛇口近年來聚焦園區開發運營,攜住宅、商業、教育、醫療等全生命周期產品,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城市和園區綜合開發運營服務商。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招商蛇口緊抓歷史機遇,正積極探索新材料產業生態圈的構建,并致力于打造新材料產業集聚高地。
以產興城——招商蛇口的產業聚集力
招商蛇口的前身——蛇口工業區創立于1979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產業園區,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行者。
在那個計劃經濟還占據著統治地位,國家與民族未來正處于一片朦朧之中的年代。蛇口工業區率先沖破舊有價值觀念,破天荒地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塑造了被全國廣泛贊譽的“蛇口模式”。
蛇口工業區在南海邊聚集大量先進產業鏈資源,更吸引了以王石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批企業家投身創業,為深圳城市的興起招攬了大量的人才,開啟了中國市場經濟求富之路。到90年代,招商局的總資產已增至200多億。
深圳蛇口也是中國最先意識到產城融合重要性的區域之一。在蛇口工業區最早的規劃中,就計劃要將蛇口打造成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現在的蛇口是低密度、高綠化的人居典范。 配套完善的學校醫院、購物休閑和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得蛇口成為國內一線城市中首屈一指的宜居宜業之地。
進入21世紀,蛇口工業區與招商地產重組為招商蛇口,憑借一如既往的創新精神率先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從寶貴的新城開發經驗中,提煉了以“前港-中區-后城”為特色的“蛇口模式4.0”。
“前港”,指資源平臺與集聚,通過引入的龍頭產業資源,促進產業資源匯聚;“中區”,指宜業生態體系,要利用招商蛇口產園發展的能力,圍繞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資源,打造新興產業鏈生態體系;“后城”,指宜居生活體系,圍繞產業新城人口生活的需求,不僅包括居住與商業配套,還包括醫教、娛樂、文體配套。
立足蛇口樣板園區的升級改造,這種獨特的區域發展模式開始在全國復制并走向世界。截至到2018年,招商蛇口總資產逾3000億,在全國各地已擁有13個產業新城和園區項目,在海外有吉布提和中白工業園2個項目。其中,中白工業園和招商局智慧城在新材料產業聚集上已初見成效,粵東新城的簽約更是給了招商蛇口依托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再造一個新蛇口的夢想。
助推新材料產業發展 打造粵東經濟新增長極
粵東新城,是省級揭陽濱海新區的核心區,今年招商局集團已經與廣東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招商局集團將立足新材料等重點產業,打造粵東地區新的發展極和新的城市中心。
揭陽濱海新區位于揭陽市南部,地處國家東南沿海發展走廊和廣東省沿海經濟帶,區位優勢明顯。新區范圍包括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惠來縣多個鎮區,規劃總面積369平方公里;其中,粵東新城是新區核心,是招商局集團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合作開發的重點區域,總面積51.3平方公里。
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的《揭陽濱海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明確提出,在粵東新城大力發展石化及新材料產業,要“充分利用石化產業鏈較長的優勢,以中委廣東石化項目為基礎,著力發展石化新材料,培育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
已于2012年動工的中石油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煉化項目,占地面積達5.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資超過100億元。項目建成后年產將達到2000萬噸煉油+240萬噸芳烴+120萬噸乙烯。
中海油粵東LNG項目,建設規模為接卸LNG 200萬噸/年,已完成投資47億元,現已開始試產。此外,掲陽9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已開始測風,總投資167億,明年底裝機陸續投產。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厚積薄發的產業基礎和旺盛的產業需求,將給石化和風電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因勢利導,招商蛇口將充分考慮粵東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加快推動粵東新材料產業布局。未來將圍繞大南海石化上下游重大需求與重大工程配套,在粵東新城建設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培育一批重點新材料集聚區與創新中心,并依托武漢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大力發展前沿新材料,積極發展新興業態,培育一批新材料產業示范項目。
引水成渠,終成江海。現在的粵東新城,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未來10年,粵東新城將有望成為引領中國新材料產業研發和生產的高地。
探索新材料產業生態圈構建 打造產業集聚高地
在新材料產業集聚工作中,最核心的是構建產業體系。招商蛇口通過“搭平臺、聚生態、建配套”,推動形成資金鏈--產業鏈--就業鏈--生活圈的良性循環模式,從而實現園區的創新發展和區域的轉型升級。
首先是搭平臺——招商蛇口與人民日報社于去年底籌建的“中國新產業聯盟”,是一個基于國家戰略的產業平臺機構。據了解,目前有近30家國內外著名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加盟,主要涉及新材料、云計算、大健康、海洋產業等行業板塊。后續聯盟還將成立產業智庫,三年內打造千億級產業發展母基金,共同打造國家級的產業新城與產業園區。
除此之外,招商蛇口還先后與新材料在線、熊貓綠能、通威新能源、華電集團、華潤電力、小鵬新能源汽車、蔚來新能源汽車、寶能官致新能源汽車等新材料領域媒體和企業進行深入洽談,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然后是聚生態——招商蛇口通過引進新材料龍頭企業,加速產業鏈上下游集聚。以招商局智慧城為例,這個產業園區定位為產、網、融、城一體化的新型智慧產城社區,現有產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智能裝備、生物科技及生命健康三大領域,形成了優勢產業的互補和集聚。園區引入了深圳市石墨烯研究院、深圳烯旺新材料等行業龍頭企業和機構,并陸續引進了中國煙草、上海銀行、普盛旺、德圖等代表性企業。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已見雛形。
最后是建配套——實現產業生態圈和美好生活圈互動發展。 繼承和發揚蛇口人的宜居夢,招商蛇口形成了覆蓋產業園區、住宅、商業、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等業態的“美好生活圈”全生命周期產品。
以深圳蛇口為例, 除了蛇口工業區早期建設的四海公園、花園城、劇院和體育場外,2017年底開業的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現已為深圳乃至南中國的藝術及文化地標。海上世界作為一座應有盡有的濱海商務綜合體,集商務辦公、人文居住、休閑娛樂、餐飲購物、文化藝術等多種人居功能于一體,是南中國樂享生活目的地。
在教育領域,目前深圳的7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中,有6所都分布在蛇口,國際教育資源覆蓋深圳70%以上外籍人口子女。改革開放初期創辦的育才學校如今也已發展成為珠三角洲教育領域熠熠閃光的明珠,
在養老、醫療等領域,招商蛇口聯手歐洲著名的養老護理機構——法國高利澤集團,打造了位于廣州番禺的金山谷國際康復頤養中心,和同在今年開業的招商觀頤之家蛇口頤養中心一樣,已成為當地養老護理領域的標桿。
而招商蛇口最為重要的核心能力,是在多年產業新城開發運營中積淀的經驗和資源。這種積淀不斷與時俱進,已形成有強大異地復制能力的“蛇口模式4.0”。在這種模式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結合招商蛇口豐厚的央企資源,再造一個新蛇口,也成為可以期待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