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鈦市場回顧
四川攀枝花大廠鈦礦指導價未變,但企業表示報價即成交價,不再給對方議價空間,因而,實際成交價較之前是小幅上調的。而周邊礦價也持續上調,與大廠價差逐漸縮小,目前,攀礦小廠價格集中在1250元~1350元/噸之間。當前攀枝花中礦仍舊供應緊張,市場價格堅挺。
而進口鈦礦,大部份非洲鈦礦報價環比持平,國內現貨港口報價集中在1650元~1700元/噸之間;越南A礦價格小幅上調30元~50元/噸。
鈦礦市場整體成交、詢盤均環比增加,但市場價格并沒有明顯提振。由于本月國產鈦礦指導價并未上調,加之鈦白粉漲價企業并未涉及龍企,故而多數礦商仍以觀望為策略,等候更明朗的指示。
鈦渣價格與2月持平,沒有調整。氯化渣市場表現低迷,下游大型企業計劃停產檢修,導致市場需求不足,價格自然無法上調。酸渣市場需求較為旺盛,鈦渣廠訂單充足,但考慮到2月末才調整價格不久且原料成本維持不變,故在3月并沒有繼續上調價格。3月末,國內四氯化鈦價格上漲明顯,漲幅接近10%。此次四氯化鈦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大型企業停產檢修使得市場供應相對緊張。
3月,海綿鈦市場出現短期內連續兩次漲價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是近些年罕見的。在不到10天的時間內,海綿鈦價格連續兩次上調。在上周部分企業將產品報價上調至5.5萬~5.6萬元/噸后,隨后海綿鈦報價再次上行至6萬元/噸。然而,在價格快速上升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海綿鈦的需求總量并未發生顯著的變化,市場成交也相對平穩。此輪海綿鈦價格上調的邏輯,顯然不是需求拉動或供需失衡,而是成本推動。
從海綿鈦的原料價格來看,鎂錠價格上漲約300元/噸,部分地區四氯化鈦價格有所浮動。目前,兩種原料價格的變化顯然不足以拉動海綿鈦5000元/噸的漲幅。庫存偏緊,未來原料價格上漲的預期或許是本輪海綿鈦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目前,四氯化鈦價格雖然相對穩定,但隨著大型四氯化鈦企業的停產檢修,或將導致其供應的緊張,進而導致四氯化鈦價格上漲,而具體的漲幅無法預知。目前,多數海綿鈦企業庫存較低,在原料成本即將上漲的情況下,繼續以前期價格簽單或將導致經營風險,一旦原料價格漲幅巨大,其帶來的生產成本只能由海綿鈦企業自行消化。而目前海綿鈦企業率先漲價,預留出抵抗原料價格上漲的能力,也不失為一種可以理解的經營方式。
從下游市場反饋來看,許多鈦材企業都保有一定的海綿鈦庫存,在短期內不采購海綿鈦,也不會影響正常生產。預計,未來海綿鈦市場成交以少量剛需為主,下游企業或將減少采購,轉向消化庫存。
進入3月份后,國內部分鈦白粉企業繼續宣布上調產品價格。而宣布漲價的企業中,以南方企業為主,北方龍頭企業則暫未做出表示。加之北方市場尚未完全走出冬季需求減弱的影響,使得北方企業整體漲價意愿不如南方企業來的強烈。預計,這一情況會在供暖季結束后逐步改觀。
海綿鈦市場再入擴張期
在經歷了前些年的市場洗禮之后,我國海綿鈦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了緩解。近兩年來,我國海綿鈦行業的整體開工率逐步恢復至75%以上,企業數量從之前的一二十家減少到十來家;產品價格也出現階段性回升,企業經營環境明顯優于2013年~2015年。
大浪淘沙后,海綿鈦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前五大企業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80%以上。在此背景下,海綿鈦行業再度萌發出了擴產的苗頭。具體羅列下擴張企業名單后,我們可以發現,擴張的主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海綿鈦企業,他們通過重啟閑置裝置或新增生產裝置來達到增產的目的;而另一類是則之前的“圈外人”投資建立的新廠,這些新建工廠在建成后必然也將擴大我國海綿鈦的產能。
近兩年,我國海綿鈦需求穩步增長。其中,航空業對海綿鈦需求的增長最為明顯。但海綿鈦行業的增產更為猛烈,這或將導致海綿鈦行業再度陷入銷售困境。從供應端的變化來看,現有企業計劃擴產規模總和超過了2萬噸/年,而每個新建項目的規模也都在2萬噸/年之上。也就是說,在未來的2年中,我國海綿鈦產能或將重新回到高峰時期的13萬噸/年,甚至更高。雖然,目前我國海綿鈦需求每年都在小幅上行,但明顯無法容納如此龐大的增量。屆時,市場上將面臨新一輪的競爭與洗牌。在殘酷的市場規律面前,必將有企業敗下陣來;而擁有技術優勢,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或將堅持到最后。但在市場調整、淘汰的過程中,所有企業都不可避免地再經歷一次陣痛。價格戰、零利潤甚至虧本經營將再一次擺在所有企業面前。希望在陣痛之后,海綿鈦行業能夠得到脫胎換骨的蛻變,在市場的大課堂中交完學費后,能夠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