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巴西淡水河谷CEO時華澤(Fabio Schvartsman)在一個多小時的媒體采訪中,除了鐵礦石,提到次數最多的詞是“鎳”。
“淡水河谷過去很多年都依賴鐵礦石業務。我一直認為,如果公司完全依賴某一種產品,比如說鐵礦石,是不好的。因為鐵礦石市場的波動性很大,有時價格很高,有時價格很低。”時華澤在回答界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
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只不過后者由于需求和產量緣故,并不像鐵礦石那么搶眼。
63歲的時華澤此行是為了參加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這是他繼2017年金磚會議之后第二次來華,也是首次正式接受中國媒體采訪。
時華澤于2017年4月成為淡水河谷的掌舵人。畢業于圣保羅大學理工學院生產過程專業的他,此前是巴西最大紙和紙漿出口企業Klabin的總經理,在電信和能源行業都有過企業運營經驗。
在淡水河谷2017年的財報中,時華澤提到,未來將改善現有資產基礎,減少對鐵礦石的依賴,“我們正致力于將淡水河谷轉型為一家具有預測性的公司。”
時華澤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要減少對鐵礦石的依賴,并不是要減少其產量,該產量還會一直增長,但淡水河谷會加大其他基本金屬產品的投資力度,例如鎳、鈷和銅等。
去年,淡水河谷生產了創紀錄的3.67億噸鐵礦石。中國是淡水河谷最大的鐵礦石市場。
在淡水河谷去年339.67億美元的營收版圖中,黑色金屬業務貢獻了74%,其中鐵礦粉和球團礦合計占71.1%;銅、鎳、金銀等基本金屬業務占總收入的20.2%;煤炭業務占4.6%。
“目前,鎳、鈷和銅的財務表現和生產情況,以及對整個公司的貢獻不如我們的期待。希望今后能在這些方面進一步改善。”時華澤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他認為,未來幾年,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會有較大發展,將帶動鎳、鈷和銅這些原材料的需求。
時華澤表示,因為價格跌宕起伏,目前淡水河谷沒有增產鎳。2017年,淡水河谷生產了28.82萬噸鎳,同比2016年減產7.3%。
近年來,鎳的噸價最高時達5萬美元,最低時在9000美元以下。
“目前1.3萬美元/噸的價格水平,使我們沒有辦法進一步擴大生產。”時華澤說,“淡水河谷有足夠的鎳資源和儲量,一旦市場時機成熟,市場價格合適,可以很快地增加鎳的產量。”
他認為,中國生產的含鎳生鐵(NPI)拉低了鎳價。這連累到高品質的鎳產品生產難以為繼。
鎳產品主要分為兩種,含鎳生鐵等級較低,價格便宜,主要供給鋼廠作生產合金鋼、不銹鋼等原材料;高品質的鎳主要供給電池生產。
時華澤表示,淡水河谷會繼續在鐵礦石、鎳、銅、煤資產方面進行投資,目前沒有出售這些資產的計劃。
“上周,淡水河谷完成了最后一筆非核心資產的出售。”時華澤說,這是按照此前出售非核心資產的計劃,使公司能夠完成納卡拉走廊項目的融資。
2017年第四季度,淡水河谷關停了位于加拿大的兩座礦山和位于中國臺灣的一家鎳精煉廠,并準備計劃在2018年關停更多工廠,如位于阿克頓的貴金屬精煉廠以及位于湯普森的冶金精煉廠。
時華澤稱,這些關停措施是因為上述工廠持續虧損。
截至2017年底,淡水河谷凈負債總額為181.43億美元。淡水河谷認為,納卡拉走廊項目的順利融資以及運營持續產生的現金流,將有利于公司在短期內將凈負債削減到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