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的民用生活品市場,早在2016年底中國有色金屬報在《春江水暖“鈦”先知》中有這么幾段話。關于鈦的民品市場,不妨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形容:“你信,或者不信我,我就在那里,不離不棄。”2016年,在鈦行業,除了聽得最多的“鈦產能過剩,低端過剩,高端不足”外,另一句話就是鈦的民品市場真的很難做,推廣很難。
鈦的民品市場真的很難做嗎?剖析其中,這是一種假象。2016年,可以說是中國鈦民品市場的大發展時代。不是鈦的民品市場不好做,而是鈦的民品市場像雨后春筍般一樣發展迅猛,行業競爭激烈而已。前些年只有寶鈦集團旗下一些公司及“鈦城”陜西寶雞一帶有民品鈦企業,現如今,是鈦民品企業在國內全面開花,呈現后起之秀超越態勢。上海金福鈦業、浙江永康鈦康生活、廣州中山鈦會、廣東和順鈦業、丹鳳朝熙、江西龍南新晶、佛山市鎧斯金屬制品廠等眾多鈦民品企業已經噴涌而出,很多精制的鈦民品已經悄悄進入市場。
當時,說到民品鈦企時,博友制鈦、極致鈦業還沒啥名氣,2017年眨眼一過,這兩家鈦品企業堪稱后起之秀,后發制人,名聲大震。2017年10月,鈦微媒在上海金福鈦業點鈦成金會議上聚集了帝圣金屬、深圳霸獅鈦、鈦美科技、鈦美妙等幾十家鈦品企業,原來鈦品企業真的像當初預判的那樣從萌芽進入到發展時期。當然,也進入到迷茫與無序的狀態。
掃描2018年1月鈦品市場,真的是亂象初現,迷茫無序,整體鈦品市場都過得不輕松。金福鈦業自有特色,極致鈦業鈦杯爆款,博友制鈦營銷思路活躍,中山鈦會鈦筷走在前列,永康、縉云等地相關企業已經涉足鈦品,寶鈦金屬開始老樹發新芽,一些準備涉足鈦品的投資商到處打聽了解技術、打聽了解鈦品企業生產廠在什么地方等等……好像應驗了2018年鈦品企業想一起“發財”,結果是因為無序、因為迷茫導致大家都走得艱難。大膽預測,實際上目前鈦品企業一窩蜂發展的局面已經陷入10年前一窩蜂上馬海綿鈦的泥潭。
1月,記者在河南洛陽雙瑞萬基看到了博友制鈦的杯子,在陜西華鎂特材等多家企業老總辦公室看到了極致鈦業的杯子。同樣是1月份,記者知道浙江、湖南等地有投資商準備涉足鈦保溫杯生產,但對技術對用料一片迷茫,這是很可怕的前奏,弄不好會成為盲目投資、雞飛蛋打“游戲”里的犧牲品。有的鈦品企業間與營銷推手在相互整合又矛盾糾結,反正鈦品企業已經呈現互設技術壁壘、貌合實則神離的局面,一場暗爭較量已在比實力、比技術、比創新、比品質、比理念中展開。
1月,鈦品從禮品到商品已經有了跨越,不管是博友制鈦、極致鈦業、帝圣金屬、霸獅鈦業,還是在爭議中前行的中山鈦會、和順鈦業都在打自己的牌。包裝走向精美,鈦品走向精制,技術走向精益——這是件可喜的事。走得穩、走得新的鈦品企業是金福鈦業,智能穿戴有了鈦的身影。走得奇的鈦品企業是丹鳳朝熙,佛靠鈦裝有了鈦的優品。
一年之計在于春。2月4日立春,走過的1月,鈦品企業不是在復蘇,而是如雨后春筍,老的鈦品企業在拼命地跑,新的鈦品企業在使勁地追,萌芽的鈦品企業在抓緊成長,趕潮的鈦品企業在膠盡腦汁地“竊”技術“探”商秘。
1月,鈦品市場承接2016的萌芽,2017的發展,開始進入火熱發展狀態。但鈦企應該明白,鈦的集群式消費群體并未形成,鈦品的工藝技術有待提高,鈦的款式美觀仍須努力,鈦的推廣與應用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然,1月的鈦品市場跡象已告訴我們:迷茫無序甚至亂象叢生的鈦品發展道路上一定有優秀的鈦民用生活品企業脫穎而出。因為,競爭就是為了洗牌,洗牌則是鈦品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