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能鈦業正式申請新三板掛牌,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今年1~6月主營業務收入3.098萬元,凈利潤-2.625萬元。該公司存在連續虧損的情況,主要受世界鈦行業行情、產能釋放不足、鈦錠等中游產品附加值不高,以及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所帶來的財務負擔較重等因素的影響。得益于行業逐步回暖,前期技術研發投入和產業布局逐步實現效益等積極因素,未來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產業鏈向上下游的延伸,將形成更為完整且具競爭力的產業鏈。
據資料顯示,聚能鈦業將利用5~8年時間,使其成為一家具備鈦礦開采、鈦白粉與高鈦渣生產、鈦錠及鈦合金熔鑄、鈦材加工等產品和技術、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鈦及鈦合金企業。
2017~2018年,聚能鈦業計劃釋放兩臺EB爐鈦及鈦合金熔鑄,年產量達到6000噸,并將自主研發、制造一臺產能3500噸EB爐,并獲得部分產品專利,在電子束熔鑄年產能11600噸的基礎上再度提高;完成青海省海西州地區兩處以上的鈦礦勘探,完成烏蘭金紅石鈦礦項目開發的可研報告、環評報告及安全評價報告等所有專項報告的編制和報審,力爭取得烏蘭金紅石鈦礦采礦權證,展開海綿鈦項目設計、開采前期工作。
2018~2019年,該公司將建成金紅石鈦礦開發利用基地,兩年內完成金紅石鈦礦的前期建設工作,并配套完成海綿鈦生產項目所需的前期工作,為實現原材料海綿鈦自主供應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新三板”掛牌成功后的資本載體,多渠道籌集資金,逐項分期啟動1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3萬噸海綿鈦項目生產項目;取得軍工生產訂單,完善純鈦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和工序,并建立殘鈦回收生產線,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成品率。
2020~2021年,建成一期5萬噸鈦白粉、一期1.5萬噸海綿鈦項目生產項目,鈦產業下游終端產品生產加工形成規模;引進的國外先進的EB冷床爐熔煉產能徹底釋放,完成公司的鈦合金產品從中低端向高端航空航天等領域發展,并通過對高端鈦合金產品進行研發和試制工作,逐步將產品推向國內外航空、航天、國軍標、醫療等重要領域,與國內外的主要客戶和同行保持長期的合作和交流,積極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和國內外的高端人才,完善各項目之間的配套銜接工作,形成全產業鏈的整體低成本和優勢資源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