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從山東東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訊,在上周廈門召開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7年科學與技術年會上,山東東佳集團的《硫銨鈦聯產法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榮獲國家環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是國家對東佳集團的充分肯定和鈦白行業的認可。國家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等領導親自為該公司代表頒發了獎狀和證書。東佳集團董事長孫家財表示,公司將以此為動力,在黨的十九大的號角下,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創新發展。=
據介紹,我國目前約有70%以上的鈦白粉生產能力采用的是傳統硫酸法工藝。該工藝生產每噸鈦白粉的綜合能耗約為2.19噸標煤,鈦收率≤82%;約產生濃度20%廢硫酸8噸,大多數沒有得到回用;產生和排放酸性廢水>100噸,往往不能全部中和治理達標排放;產生廢渣8噸,需占地堆存;產品多為銳鈦型低檔產品。
根據Huntsman公司(世界上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廠)網上公開的年報數據,該公司噸鈦白粉綜合能耗折標準煤為1.6137噸。
東佳集團開發聯產法工藝技術生產每噸鈦白粉的綜合能耗為1.1776噸標準煤,鈦收率≥88%;約產生濃度20%廢硫酸6噸,經提取氧化鈧后,再用于生產硫酸銨和聚合硫酸鐵,部分還作為稀釋酸用于配酸回用;產生酸性廢水50噸,全部治理達標排放;需外排堆存的廢渣0.45噸;產品為金紅石型高檔產品和全國唯一的化纖用銳鈦型產品。
東佳集團總工程師李化全告訴記者,該工藝技術成熟,與傳統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相比,節能、降耗、減排效果顯著,鈦白粉產品質量、礦耗、綜合能耗、水耗、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李化全介紹說,該技術實現了硫磺制硫酸、鈦白粉、聚合硫酸鐵、氧化鈧、硫酸銨聯產的技術集成與耦合,其技術特點是:一方面實現了多項聯產技術的集成創新,包括硫酸與鈦白粉聯產,實現了硫酸生產的余熱發電和低溫余熱回收利用;利用鈦白副產的七水硫酸亞鐵和鈦白廢酸生產聚合硫酸鐵技術;從鈦白廢酸中提取氧化鈧技術;利用廢酸生產硫酸銨技術等。另一方面實現了傳統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的多項技術改造和創新,包括酸溶性鈦渣和鈦礦混用技術;連續酸解工藝技術;酸解殘渣重選鈦礦回用技術;鈦白廢酸綜合利用技術等。通過多項技術創新與改進,使工藝充分實現了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目標。
李化全表示,采用的硫鈦鐵鈧銨綠色節能清潔工藝與技術,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戰略,它借助于各種相關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將生產技術、生產過程、經營管理及產品等方面與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并優化運行方式,從而實現最小的環境影響、最少的資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優化的經濟增長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硫鈦鐵鈧銨的鈦白清潔生產工藝和傳統的硫酸法鈦白生產工藝相比,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氣固排放量,并對廢棄物進行充分利用后,轉化為新產品,產生了新的價值。總之,硫鈦鐵鈧銨法能很好的做到鈦白的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及資源的綜合利用,是一種優良的生產工藝,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