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材下游應用廣泛,裝備升級拉動增量需求:全球來看,航空用鈦約占鈦材消耗總量的一半,美、俄等國家航空鈦材占比甚至超過70%,而目前我國這一比例僅為20%。我國航空鈦材剛剛起步,隨著近幾年我國航空裝備的換代放量,民機制造領域取得重點突破,航空鈦材將迎來可觀的增量需求。當前,國際先進戰機機身含鈦比例已超過 40%,民用航空領域的空客 A380 和波音 B787 含鈦量分別達到 10%和 15%。根據我國目前軍民機制造水平及發展狀況,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航空鈦材年需求最保守將達到 1 萬噸,對應每年的市場規模約 30-40 億元;中長期來看,我國航空鈦材年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元,約為當前規模的六倍左右。此外,航天、船舶等其他領域的裝備升級也將產生大量的高端鈦材需求。
高端鈦材產能高壁壘,行業寡頭將迎來確定性增長:我國鈦加工產業整體呈現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高度集中的局面。相比民用低端鈦材,深加工鈦產品的成本轉嫁機制更為有效,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的風險也相對較小;同時,軍用高端鈦材的技術屬于機密,在國際上存在嚴格的進出口限制。我國軍用高端鈦材市場完全來自國內企業的自主研發,目前軍機上采用的航空鈦材幾乎全部來自寶鈦股份、西部超導和西部材料三家企業。鑒于軍工配套審批具有較高的門檻,有著較長的時間周期,我們預計短期內行業將難有其他競爭者參與,因此當前作為行業寡頭的三家企業將直接受益國內新機型上量帶來的巨大增長空間。
三家公司盈利能力確定性提升,受益程度不盡相同:我們假設未來 3 年航空鈦材的供貨主力仍為寶鈦股份、西部超導和西部材料三家公司,比較目前軍工業務占比較高的西部超導毛利率水平,我們預計未來 3 年三家公司整體毛利空間將大幅增長。根據目前三家公司主要配套機型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我們認為中期發展的彈性空間從大至小排序依次為:西部材料、寶鈦股份、西部超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