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綜改示范區9月4日召開了中德數字制造產業示范園建設專題會,太原磬泓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原磬泓”)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研發的熱軋鈦合金無縫管生產技術,已被列為鈦合金無縫管柔性智造示范項目,即將在該試驗區投產建設。
王國棟介紹,太原市的熱軋鈦合金無縫管生產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打破了發達國家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鈦合金具有耐腐蝕、耐高溫、高強韌、低密度、生物附著性好等特性,廣泛應用于海洋石油開采、核電工程、軍事工程、航空航天工業等國家重點行業。
長期以來,我國僅有的幾家鈦合金生產企業,采用傳統冷拔技術,生產效率低、成材率低、能耗高、污染大,生產管徑有限,很難滿足市場需求。而進口鈦合金無縫管價格高達120萬元(人民幣)/噸。
國內海水淡化、石油開采、核電工程、軍事工程、航空航天等企業,往往需花高價購買進口高端鈦合金無縫管。2014年起,“太原磬泓”的研發團隊在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國棟院士團隊的指導下,采用院士團隊的控溫控軋及智能控制技術成果,經過3年研發,研制出了國內首套熱軋鈦合金無縫管生產裝備及生產工藝。
這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解決了國內鈦合金無縫管熱軋成型的行業難題,突破了發達國家對熱軋鈦合金無縫管生產技術的封鎖,打破了其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太原磬泓”董事長張國慶介紹,國內傳統技術生產的鈦合金無縫管,其價格約在30萬~50萬元/噸之間,生產時間為30分鐘/根(口徑小于120毫米);用“太原磬泓”熱軋技術生產的鈦合金無縫管成本僅為20萬元/噸,生產時間僅為5分鐘/根。與傳統技術相比,這項新技術生產成本低、耗能低、效率高、污染小,且口徑達到200毫米~600毫米,長12米。
張國慶說:“試制的熱軋鈦合金無縫管已銷往沙特、伊朗、阿聯酋的阿布扎比酋長國和迪拜酋長國,用于海灣國家的海水淡化工程、中東地區的海洋石油開采工程等。”
在剛結束的山西省科協年會上,王國棟說:“憑借這個技術,我國自主生產的高端鈦合金無縫管,必將取代進口產品,滿足國家重點行業的需求。”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此項技術在太原立項投產,將預計每年新增產值30億~50億元,利稅達5億~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