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鈦市場回顧
8月份,環保督察行動持續影響攀枝花地區鈦礦生產,除攀鋼及龍蟒的礦山之外,其他鈦礦生產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8月份攀枝花鈦礦產量進一步下降。而困擾攀枝花礦山的還不僅僅是停產限產,由于環保督察力度較大,許多中小企業不但不敢生產,而且庫存鈦礦也無法進行運輸及出售。受此影響,攀枝花地區中小礦企報價混亂,可以立即發貨的小礦企甚至報出不含稅1700元/噸(不含稅出廠)的高價,而暫時無法出貨的企業仍在1350元~1450元/噸(不含稅出廠)之間接單,待日后發貨。與中小礦商報價混亂形成對比的是,當地幾家大型礦山價格穩定,維持在1300元~1350元/噸(不含稅出廠)。
由于攀枝花鈦礦減產,下游鈦白粉企業開始用澳洲鈦礦、南非鈦礦等來替代攀枝花鈦礦。受印度鈦礦產量降低及越南沒有簽發新的出口配額影響,進口到我國的印度礦及越南礦數量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而非洲礦及澳洲礦的進口數量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隨著越南礦國內現貨越來越少,至8月末,部分下游鈦白粉企業反映越南礦價格出現上漲苗頭。
8月份國內95金紅石價格小幅回調,降幅在200元/噸左右。而其他金紅石產品價格保持不變。天氣原因及下游需求季節性低迷導致金紅石需求量萎縮是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8月份北方市場上氯化渣供需穩定,價格與7月份相持平。據北方某大型鈦渣企業負責人透露,由于石墨電極價格飆升,目前企業生產氯化渣只能勉強保本,完全沒有利潤。而南方地區酸渣價格較7月份小幅下調,降幅在100元~200元/噸之間。隨著北方四氯化鈦企業逐漸恢復生產,8月份市場上四氯化鈦供應充足,其價格也回落至此前的7200元~7300元/噸的正常價位。
由于下游需求疲軟,本月海綿鈦價格有所回落。本月中旬,海綿鈦企業將0#海綿鈦報價下調至6.5萬~6.6萬元/噸;至本月末,市場上0#海綿鈦成交價格多在6.2萬~6.3萬元/噸。而在降價的同時,部分海綿鈦企業由于庫存增加而選擇減產。鈦材價格也隨海綿鈦價格有所回落,各企業根據自身成本實行一單一議,只要仍有微利就會盡量滿足客戶的降價要求以爭取訂單。
8月份國內鈦白粉銷售均價與7月份相持平。進入8月中下旬,國內部分鈦白企業開始上調售價,漲幅在500元/噸。據觀察,本輪漲價的企業均為中小型鈦白粉廠,且前期售價處于市場中低水平,此次調價將使鈦白粉價格區間逐步向高位靠攏。
供需方面,國內鈦白粉兩個重要產地——山東、四川迎來國家環保督察組巡視。這些地區的鈦白粉企業開始減產、停產,導致國內鈦白粉產量降幅超過30%。而鈦白粉下游企業在環保督察期間停產,鈦白粉需求端也同步下滑。因此,國內鈦白粉供應并未出現緊張的狀態,而是處于新的供需平衡的狀態。
環保不再一刀切
“環保”紅利時代或將來臨
8月份,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山東、四川、浙江等8省展開第四輪巡視。為了迎合中央督察組,國內很多地方政府強制各類企業臨時停產以減少污染排放。但“一刀切”的偏激做法使得企業怨聲載道,影響極大。在這輪“被停產”的浪潮中,眾多涂料企業紛紛“躺槍”停產,進而導致國內鈦白粉需求下降。
近期環保部及時調叫停“一刀切”的政策,整改合格后的工廠逐步復產。中小企業居多的涂料行業復產的比例較大,未來對鈦白粉的需求也將逐步回升。
回顧這輪環保核查風波,一開始地方政府的“一刀切”政策使得那些積極投入環保的企業備受打擊。一些企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環保設備上,結果依然被要求像無環保設施的企業一樣要求停產,這使得業內極為茫然,到底投入環保設備對企業有沒有意義。隨著各種聲音匯聚成潮流,中央及時發聲,環保不能“一刀切”,不應為迎合減產命令符合排放標準的企業停產。
從中央糾正環保“一刀切”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中央的決心及尺度。即對環保不合格的企業堅決“一刀切”,絕不會手軟。而對下了力氣投入環保的企業,只要能夠合格排放,國家也不會多加限制。這樣一來,符合標準的企業可以正常生產,而不合格的企業則被拒之門外,令負責任的企業可以享受到環保帶來的“紅利”,這樣企業才有動力在環保上大力投入。
鈦渣、鈦白粉、還原鈦等產品屬于高耗能、有污染的行業。我們可以看出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那就是需要改變觀念,彌補環保的歷史舊賬。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必將有一批企業因不符合環保問題而停產、退出。現有產能中,會有相當一批因環保問題而無法正常運轉,這部分空缺將由重視環保的企業來填補。今后將越來越頻繁的出現環保核查導致產品價格上漲的情況。而停產企業將會看著能夠實現“綠色生產”的企業賺錢。行業產能也將逐步向能夠享受“環保紅利”的企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