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鈦及鈦加工企業有兩家“中華老字號”——貴州遵鈦集團是海綿鈦生產的老字號企業、寶鈦集團是鈦加工企業的老字號企業。兩家企業國發正式下文的時間是1966年3月29日,當時寶鈦代號“902”,遵鈦代號“906”(同時在一個文件上出現的還有現在的東方鉭業,代號“901”)。今年4月底,寶鈦、遵鈦都參加了寶雞·中國鈦谷2017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年會、推廣應用高峰論壇暨國際鈦產業博覽會。
展廳上看,寶鈦產品時常創新,仍處引領鈦時代的角色,鈦合金深潛器等多項科技成果得到國家領導人贊許。目前寶鈦正在研發的2個科研項目或許哪天又會在鈦界奇花異放。前不久,20國媒體人近70人聚焦,展示了寶鈦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與引領中國鈦工業發展的實力。
同樣,展廳上遵鈦產品也是緊跟時代步伐,尤其是研發的高純鈦更是吸引眼球。真正國內第一家生產小粒度的是遵鈦,研發高純鈦的也是遵鈦。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兩家“三線”企業都算得上是中國鈦工業的“中華老字號”經歷了“年過半百”的發展。如今兩家企業外圍分別面臨的海綿鈦及鈦加工企業競爭十分激烈。資源、資金、鏈條、機制、包袱,員工成本等諸多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作為上市企業的寶鈦從海綿鈦到鈦加工材精細領域上、下游鏈條自成特色,優勢十分明顯,鈦產品涉足的領域十分廣泛,有其自身強有力的競爭力。作為上市未遂企業遵鈦也有自身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質量優勢……
不管是寶鈦強有力的實力地位與上下游鏈條的有機結合優勢,還是遵鈦產品的老牌優勢,但都要銘記優勢都是過往的榮耀,也是光輝的沉淀,未來的榮耀需要持續的努力才會擁有燦爛的光芒。如何在優勢基礎上乘勝追擊,那是智慧的延續,做好自己,比肩靈活的民營機制值得探討適宜的改革契合點,讓科技生輝,讓質量征服市場,讓思維站在前沿,能引領行業前行,恐怕才能在惡劣的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
寶鈦遵鈦曾經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過幾次攜手整合的征兆,終因諸多原因而“分道揚鑣”,只能成為一般的供應合作關系。當初倘若整合成一家,那今天的中國鈦工業發展歷史需要重新書寫。然而,世界上的事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后果。對于寶鈦、遵鈦幾度萌發整合重組又沒有整合在一起,而夭折在洽談的萌芽之中,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思考!這不僅僅是跨省整合的原因,國有企業機制的原因,相信還會有歷史背景、利益權衡的因素……
存在即是合理,不管是寶鈦、遵鈦的“中華老字號”還是后起之秀的雙瑞萬基、攀鋼鈦業、朝陽金達、寶鈦華神、湖南金天、西部超導等眾多“小荷已露尖尖角”的鈦及鈦加工企業,都要知曉競爭是不會論資排輩的。唯有技術,產品,質量及發展的思維才會給每一家企業一個合理的“論資排輩”。
從寶鈦、遵鈦“中華老字號”幾度春秋欲幾度整合又幾度失之交臂的現象,給我國鈦工業發展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與探秘的話題。歷史以鏡,明鏡前行,才會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