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周時期,勤勞智慧的寶雞人便掌握了金屬器物的冶煉加工方法,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如今的寶雞,掌握著21世紀金屬——鈦及鈦合金的制造技術。它新的別名就是“中國鈦谷”。這里,不單擁有國內最大的鈦加工企業,其產業集群的規模占全球鈦金屬產量的15%以上。在這座鈦城之中,有一家不生產鈦,但每年鈦產品交易額過億元的企業——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4月25日下午,筆者來到交易中心,受到了執行總經理馮金晶的熱情接待。80后的馮金晶有著魁梧的身材,更有新時代的互聯網思維及對鈦行業的熱情。
經馮金晶介紹,筆者了解到,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是由陜西省市監管部門批準設立,并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的企業,在2012年12月開始籌備并試運營,2013年12月正式開業。目前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鈦e融及鈦e通兩大板塊。其中,鈦e融主要以民營企業為對象。企業可以通過產品抵押的方式,進行方便、快捷、低息的貸款融資。而鈦e通是通過產業鏈流通服務,為企業拓寬銷售渠道,協助企業經營發展。
近兩年來,隨著我國宏觀政策的變化,實體企業普遍遭遇銀行信貸緊縮,現金流緊張的局面。此時,該中心雪中送炭,先后為幾家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發放了貸款,解決了企業暫時性的周轉困境。同時,馮金晶敏銳地察覺到傳統鈦市場需求轉弱,適時推出了鈦工藝品、鈦美術品這類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新興產品。產品一經推出立即受到收藏者及投資者的追捧,客戶的認可度及購買熱情超出了預期。該中心也已經推出自己的網上商城,進行此類產品的銷售。通過中心協助企業對接終端客戶,讓更多的家庭了解鈦、使用鈦,在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達到“藏鈦于民”,拓展鈦的應用市場。
通過對近兩年鈦展會上展品的變化,馮金晶認為,用鈦金屬生產日常用品已是大勢所趨,如炒鍋、水杯、水壺、碗筷等。在未來的規劃中,此類日常用品將在網上商城中進行推廣。中心還會有意引導廠家直接面向終端,避免市場被貿易商阻斷、大部分利潤被貿易商拿走的情況再度出現,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利潤。而在減少中間流通緩環節的同時,不但廠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同時還可以給終端更優惠的價格,更容易進行產品的市場推廣。
通過大批量的產品交易,該中心也建立起自己的大數據平臺。除了建立起鈦產品價格數據之外,還發現了不同地區產品銷售規律。如銷往山東地區的產品以板、管為主。據馮金晶介紹,由于寶雞鈦產品山東地區銷售占比較大,中心正在籌劃在山東區建立倉儲基地,將產品集中運往山東,可以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經過進一步的數據挖掘,將來中心的大數據系統還可以為企業經營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及幫助。
在談到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時,馮金晶表示,義烏模式具有許多的優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協同生產的方式避免過度競爭,從而避免價格戰。但這種方式無法照搬,寶雞當地有它特殊的客觀因素。談到未來市場前景時,馮金晶表現得充滿自信。原來,他通過在全國各地許多的走訪調研,已經初步掌握了部分新興鈦產品的下游渠道及終端需求,目前正在考慮尋找寶雞當地較有實力的企業聯手生產產品,共同開拓市場。
最后,馮金晶向我們介紹了中心的工作團隊。以他本人為代表,公司50余名員工大多為80后,或許是80后新的思維模式更容易適應當前的互聯網經濟模式,在較短的時間內,該團隊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未來,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還會為企業提供更多形式、更大力度的協助,也許還會探索出新的市場空間。這群80后能給行業帶來怎樣的新鮮活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