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風和日麗。
溫暖的陽光普照著京城,一位精神抖擻的老人伴隨陽光親切地走了過來,他和藹地與記者一一握手,祥和中拉近了采訪的距離,滋潤了筆墨的流淌。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身上有著61年關于鈦的故事——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
在曹春曉辦公室,玻璃桌上一盆耀眼的蘭花吸眼著眼球。曹春曉對記者說,蘭花清新,香氣醉人。記者吮吸著蘭花的清香,而儒雅的曹春曉的鈦話題從朵朵清新高雅的花蕾里飄逸而出。
清雅蘭花鈦之夢
“春眠不覺曉,‘傾情鈦之鳥’”。曹春曉之名“春曉”很有詩情畫意,為其獻身鈦的航空事業“鈦之鳥”注入了畢生航空之情。
會客室蘭花盆上“清雅”兩字既是蘭花高潔典雅的象征,也是曹春曉對鈦之優異品質的傾注。1956年曹春曉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金屬壓力加工專業,來到了新成立的國防科研單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航材院前身)。61年歲月滄桑,他全身心投入到了鈦合金材在航空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開啟清雅蘭花鈦之夢的人生之旅。他最早參與籌建了鈦合金實驗室,并奠定了中國鈦合金研究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基礎。1962年,28歲的他已在鈦合金領域顯露出才華。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便大膽地提出“超高溫鍛造”和“相變溫度壓延”創新性工藝,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應用,驗證了他28歲時“小荷已露尖尖角”的睿智。30歲時,他憑借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探索,首次提出了以TC4鈦合金葉片和盤研制作為我國航空用鈦的突破口。1966年,他領銜研發下,我國成功通過了第一臺裝有鈦合金轉子葉片的航空發動機長期試車,拓展鈦合金在航空領域前景。
曹春曉的鈦之夢結下了濃濃的鈦之情:21世紀90年代,曹春曉多年對鈦的一腔熱血化作了瓜熟蒂落的成果,他先后研制成功“Ti—55高溫鈦合金”、TD2合金,對提高航空發動機推重比和提升我國鈦合金科研水平奠定了基礎。
大飛機項目傾注鈦之愛
2006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大型飛機方案論證委員會,曹春曉作為唯一從事航空材料研究的委員,在方案論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C919大飛機項目啟動后,曹春曉作為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為中國造大型飛機的材料研發與應用尋求與探索材料的發展。曹春曉常說“一代材料,一代飛機”,這是他一生傾力材料研究的動力。
話題一:我國首架將試飛的C919大飛機上,有色金屬材料占有重要的地位
圍繞C919大飛機制造,曹春曉院士對記者侃侃而談,對新材料的應用如數家珍,他介紹:“即將試飛的C919大飛機上,鈦合金、鋁合金、鋁鋰合金等新材料應用已經很普遍,結構材料以鋁合金為主,占飛機總重量的60%;鋁鋰合金占10%;鈦合金為9%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鋁鋰合金在大飛機上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其優異的性能得到航空制造的重視。”
話題二:這些新材料應用在C919上,缺少中國企業的身影
曹春曉告訴記者,鋁合金和鋁鋰合金基本上還沒有使用國產化材料,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飛機制造工藝和標準嚴苛,適航條例嚴格,我國生產的新材料無法滿足全部的檢測參數。另一方面,我國鋁合金和鋁鋰合金缺少高端產品,無法滿足航空大飛機所要求的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的標準。他提出:“我們要盡快提高材料國產化比例,特別是鋁鋰合金。國內沒有能滿足大飛機應用的鋁鋰合金。我國有色金屬企業要奮起直追了,高端材料的研制和制造還需要我們進一步下大力氣來提高工藝制造水平。”
“新材料若要像美國等先進發達國家那樣在科技跨越進步中實現量能增長,必須要在質量上做到穩定性,工藝上力促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憑借智慧促進我國航空業的快速發展。”曹春曉說。
話題三:鈦合金在大飛機上應用已經開始,航空領域拉動已經顯現
曹春曉對鈦傾注了無數心血,耄耋之年對鈦的熱愛依然未改,他說:“鈦行業在航空領域的發展提升很快,航空領域的應用已經開始拉動鈦的增長,尤其是在C919大飛機上已經應用了9%左右的鈦材,而且是國產化最多的材料,寶鈦集團、寶鋼都有材料在大飛機上使用,這是很大的成績。”
他介紹道,目前,在戰機方面,美國F-22使用鈦合金最多,已經達到總重量的40%。我國戰機應用鈦合金已經占25%。如果批量生產啟動,對鈦材的應用將大幅提高。航空領域的更大突破,將會有力地帶動鈦需求市場的增長。
“綠色鈦業”抒寫鈦之智
蘭花與“梅、竹、菊”合稱“四君子”。“蘭章”喻詩文之美,“蘭交”喻友誼之真。“曹春曉院士辦公室”會客室里那盆蘭花清雅芬芳,那書柜里排列的書籍蘊藏著曹春曉的清新儒雅與高潔,畢生傾心研發與應用的鈦合金等新材料的優異品質展示了蘭花清雅濃縮的智慧。
“綠色鈦業”的理念也應用而生。曹春曉尤其對鈦合金材料機遇更多的厚望。他在訪談中提出了“綠色鈦業”發展愿景。
“綠色鈦業”包含了對我國鈦產業發展的理解和期盼。他與記者交流中,從大飛機用鈦聊到民用鈦的發展狀況,“降低成本、綠色鈦業”是他對我國鈦行業健康發展的殷切希望。
曹春曉非常關注鈦在民用領域的發展,交流中,他提出,民用鈦產品的研發要做到精益求精,產品要做到獨特、藝術性。要形成一個比較強的“領頭羊”企業,為行業作出榜樣。清雅高潔的蘭花品質一直是曹春曉對鈦的寫照。
曹春曉認為,無論是航空、民用領域鈦的大發展,將會面臨隨著鈦材需求的大幅提升,鈦產業也面臨環境保護問題,鈦從鈦礦-海綿鈦-鈦加工全產業鏈上環保的壓力隨著需求的擴大和產量的增長越來越大。他呼吁綠色鈦業,鈦企業要重視環保工作。“在這方面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他對記者說。
跨越時代鈦之飛
采訪中,83歲的曹春曉院士談起鈦滔滔不絕。伴隨曹春曉的鈦之夢,飄逸出醉人的芬芳。
他殷殷期望我國有色金屬材料行業不斷創新和提高,在跨越中進步。
他期望材料界企業、專家、科研院所要自主創新,扭轉仿制,提高研發創新能力,要獨立創新自主材料牌號,下大力氣解決材料性能穩定性瓶頸,我們的大飛機真正使用自己的優質材料。
他期望研究更新一代的航材,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復合材料、鋁鋰合金等新課題。不僅僅是航空項目,在各個應用行業實現真正的國產化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和希望。
蘭花的清雅,曹春曉眾多中國鈦人的儒雅,鈦品的高雅,助推了中國航空航天的輝煌歷程——引領航空材料技術,打造高端新材料產業。
“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這是曹春曉院士與鈦結下的61年情懷,更是無數鈦業人用清雅蘭花的品質實現了中國鈦指點云天,問鼎蒼穹,鑄劍長空的翱翔。
鏈接:曹春曉,浙江上虞人,材料科學家、鈦合金專家,中國航空工業鈦合金研究和應用的創始人之一,“航空報國金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