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是一種天然存在,有著銀白色閃亮外表的金屬元素。它是地球上豐度第五的元素,廣泛存在于地殼和地核中,地殼中的鎳含量為百萬分之八十,而地核則主要是由鎳鐵合金構成。鎳是隕石中的常見元素,在植物、動物和海水中也有少量發現。
鎳的名稱源自于德語“Kupfernickel”,即假銅。這個名字源自15世紀的礦工,他們認為這種紅褐色的礦石看起來像銅,但又很難開采。考古學家在2000多年前的金屬制品中就發現了鎳的存在。瑞典化學家Axel Cronstedt于1751年首次將鎳作為一種元素識別并離析出來。1848年,挪威開始進行鎳礦的開采,隨后新喀里多尼亞和加拿大也分別于1875年和1886年開始了開采活動。在19世紀的這一時期,鎳在電鍍和合金領域逐漸嶄露頭角,例如用于銅、鋅合金化形成的“鎳銀”(實際上不含任何銀的成分)等。
鎳廣泛應用于數十萬種產品中,涉及消費、工業、軍事、運輸、航空航天、海洋和建筑等領域。鎳杰出的物理和化學性能讓其在很多最終用途產品中顯得十分重要。鎳具有熔點高、耐腐蝕、抗氧化、延展性能好、易合金化等特性,而含鎳產品更具有能源和資源利用率高、低維護水平下仍經久耐用以及可再生利用等優勢。
鎳資源量儲備與開采
目前,全世界鎳資源量的估計值為近3億噸,含鎳量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主要存在于硫化礦和紅土礦的礦藏中。根據《全球鎳資源趨勢與稟賦的詳細評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紅土礦世界資源量為1.78億噸,其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菲律賓、古巴、新喀里多尼亞資源量占比分別為18.7%、17.7%、10.1%、9.1%和8.4%;全球硫化礦世界資源量為1.18億噸,其中南非、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資源量占比分別為28.1%、17.3%、18.6%和10.1%。
雖然在過去的30年間,鎳的開采量大幅增加,但其探明量和資源量也穩步增長。影響這一發展進程的因素很多,包括知識水平的提高、邊遠地區勘探活動的增加,以及受有誘惑力的商品價格驅動等。另一方面,隨著現代采礦、熔煉和精煉技術的進步,以及產能的不斷提高,也使低品位鎳礦的開采和加工成為可能。
此外,海洋中也被認為存在大量的鎳礦資源。在深海海床發現的錳結核,含有包括鎳在內的各種金屬。根據最新估算,這一類礦藏中所含有的鎳量超過2.9億噸。預計深海開發技術的發展,將為未來獲取這些資源提供幫助。
與大多數金屬不同的是,鎳礦的地質構造類型較為豐富多樣,礦物學形式、地層深度、鎳含量和伴生金屬各不相同。這些變量決定了開采過程中所要使用的處理技術,以及不同的金屬產出率。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有超過25個國家在從事鎳礦的開采。其中亞洲、歐洲、美洲占比分別為47%、24%和15%,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最大的鎳生產國。亞太地區占全球鎳礦生產總量的70%以上,鑒于這一地區鎳的儲量豐富,預計未來該地區仍將是鎳礦開采的首要陣地。
加拿大和俄羅斯主要從事硫化礦類型的礦藏開采。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則是在紅土礦開采上占絕對優勢。在澳大利亞,既有紅土礦也有硫化礦的采礦生產。地質構造決定了紅土礦類型的礦藏和礦山主要位于赤道地區,所以此類地區的鎳礦藏開采在近幾十年間始終穩步增長。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僅用10年時間就成為了全球鎳生產的“領頭羊”。僅2013年,中國就產出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鎳,近幾年的年增長率更高達46%。
據了解,目前全球鎳礦開采企業眾多,包括金川集團、安巴托維、英美資源、必和必拓、嘉能可、JFE礦業、倫丁礦業、MMC諾里爾斯克鎳業、太平洋金屬、謝里特國際、埃赫曼、南緯32度、住友金屬、淡水河谷和西部地區公司等。
鎳的生產與用途
在過去的10年間,全球鎳產量增加了65%以上,而中國則躥升至原來的13倍。生產出的原生鎳一般分成一級鎳和二級鎳兩類。一級鎳是指包括電解鎳、鎳粉、鎳塊,以及羥基鎳在內的鎳產品;二級鎳包括鎳生鐵和鎳鐵。這些產品通常含鎳量較低,專門用于不銹鋼的生產。不銹鋼生產廠家在使用這些產品時,還可以同時利用到成分中的鐵。粗略估計,目前世界鎳年產總量為199萬噸,其中鎳開采量中的55%與一級鎳產品相關,二級鎳產品則占其余的45%。
鎳的用途普遍被歸納為初級用途和終極用途。初級用途被定義為鎳產品向中間產品的轉化。這些中間產品成為含鎳最終用途產品的基礎,初級用途產品都要先進行加工處理才適合使用,而鎳的初級用途產品向最終用途物品的轉化產生了鎳不同的最終用途。據世界鎳研究小組統計,2014年世界鎳使用量為186萬噸,中國鎳使用量占到全球總量的一半。在初級用途中,亞洲占主導地位,為全球份額的70%左右,排在其后的歐洲占約20%,美國約為8%。
因為鎳具有杰出的物理和化學性能,所以在不同的最終應用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最著名的含鎳材料就是不銹鋼,它的使用已經超過了100年。目前,全球鎳產量的三分之二被用來生產不銹鋼。不銹鋼制品具有使用壽命長、耐腐蝕和維護要求低的優點。鎳作為不銹鋼中的一種金屬元素,為此作出了貢獻。
鎳的再生與利用
鎳與其他金屬類似,可以完全再生利用。含鎳產品具有一定的價值,由此產生了收集和處理這些材料的基礎設施。現代社會更將金屬再生視為與環境有關的行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從事廢舊金屬的收集、分類、制備、運輸及利用等經濟活動所雇傭的人員要比礦石開采和冶煉行業的更多,也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
鎳與鋁、銅、鉛、鋅一樣,是最具經濟價值的常見金屬。鑒于其商品價值屬性,在初次使用之時,提高鎳的使用效益的商業動機就很明顯。在生產和使用環節的各個階段,都有對鎳進行有效回收和再生的措施。
再生效率的計算基于一套被普通認同和接受的再生指標。數據顯示,全球已達生命終點產品的鎳再生效率為63%。根據所處地區和特定用途的不同,鎳的再生效率大有不同。就含鎳不銹鋼而言,因為可以達到非常高的再生效率,所以鎳的再生效率在金屬工業中名列前茅,為構筑循環經濟模式作出了貢獻。
鎳是很多重要應用中都必不可少的材料。這些應用廣泛惠及社會生活中的不同領域,從清潔的空氣和水、安全食品的制備以及健康呵護等生存必需,到類似廚房用具和電腦這樣的家庭用品;在工業領域,鎳催化劑和鎳合金是現代高效化學工業的關鍵所在,包括讓煉油工業能夠生產出低硫燃油。鎳使清潔發電成為可能,并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中擁有一席之地。先進的綠色技術提高了能源效率,降低了碳排放量;在建筑領域,各種含鎳合金藝術地將功能性與高科再生性結合到一起。
強度、成型性能和提高耐腐蝕能力是鎳廣為人知的性能,這些性能使含鎳材料在嚴苛的環境和極高的溫度下發揮重要作用。鎳的新用途還將會出現在數以百萬計的零件和工藝之中。此外,含鎳材料還是理想的再生材料,這是因為其具有生命終止價值,較容易辨別,并能高效地轉化為新的高性能材料。
鎳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鎳工業的努力并未止步于此。 (本文由國際鎳協會提供資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