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以“軍民融合共促釩鈦發展”為主題的“2016攀枝花釩鈦論壇”在攀枝花舉行。近300名來自國內外釩鈦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家代表,圍繞釩鈦產業領域內軍轉民、民參軍的相關技術展開交流研討,探索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的“軍民融合”之路。
攀枝花擁有得天獨厚的釩鈦資源,經過50余年的開發建設,攀枝花已建設成為全國最大、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釩制品和鈦產業基地,形成了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釩氮合金、航船和機械零部件供應材料等特色產業,建成了釩鈦特色的高新區,逐步具備了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產業、技術、人才等基礎條件。
當前,國家正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著力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釩、鈦是國家戰略資源,作為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主體,攀枝花以創新為動力,加快建成以一個國家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個國家釩鈦交易所、一個國家釩鈦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一個國家釩鈦重點實驗室、一批有實力的釩鈦企業等“五個一工程”為支撐的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
在主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鈦合金研究所副所長沙愛學,攀鋼集團公司科技部部長劉豐強,國家知識產權局高評委委員呂榮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曾元松,國家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總設計師助理衛征,保利國防科技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軍先后在論壇上作主題報告。
“軍民融合發展是當今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戰略需要。”于俊崇在報告中提到,釩鈦產品的使用領域非常廣泛,不僅在航空、航天、火箭軍、海上潛艇等方面有很大的空間,而且在石油化工、電力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應用。
鋼鐵研究總院工程用鋼研究所副所長蘇航補充說,國內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銅、不銹鋼等材料,釩鈦恰好在很多領域能成為它們的替代品,軍民融合發展降低了此前一直制約釩鈦產品應用的重要因素——價格,預計未來國內釩鈦需求量將達到每年30萬噸左右。
攀鋼以《面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兩大戰場 打造釩鈦資源綜合利用世界級企業》為題,圍繞“三線建設”、“軍民融合”、“主攻釩鈦”三部分,闡述了攀鋼50年來取得的歷史成就,及打造釩鈦資源綜合利用世界級企業進程中的革命性舉措。50年來,攀鋼始終肩負國家戰略資源開發的歷史使命,依靠自主創新探索出了難利用、低品位、多金屬共生礦的綜合利用道路,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承擔了絕大多數航空發動機型號用材的科研生產任務,以及運載火箭、宇宙飛船、導彈等系列重點型號關鍵材料的研制重任,為發展軍工用尖端材料支撐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努力。作為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的國家隊,攀鋼將全面落實國家戰略,加快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貢獻。
會上,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四川數據與應用中心攀枝花分中心揭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四川數據與應用中心與攀枝花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進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攀枝花應用推廣合作協議》簽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與四川金沙納米技術有限公司分別就各自的合作項目進行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