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陜西華鎂特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鈦合金及變形鎂合金制品產業化項目”在陜西省寶雞市眉縣霸王河工業園區隆重開工,從而揭開了華鎂特材打造“鈦鎂新時代”的序幕。
鈦從實驗室走入工業化以來,至今沿用的工藝就沒有離開過鎂,是通過還原反應讓鎂與氯聯姻之后,才讓四氯化鈦中的鈦分離出來成為海綿鈦。鈦合金、鎂合金都是高比強度的輕質合金。華鎂特材把高性能鈦鎂合金產業化項目“揉”在一起,不但增強了寶雞中國鈦谷東區鈦及鈦合金加工產業的聚集效應,而且走上了一條“鈦+鎂”之路。
兩種輕質合金新材料的特殊性與先進性快速促成了項目的“落地生根”——9月22日,在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簽約這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后,華鎂特材與工業園區為確保項目科技含量起點高、早開工、快推進、早達效,雙方積極配合,從簽約到項目開工不到一個月時間,這是“鈦快的華鎂速度”。
該項目前期依托核心團隊在高性能鈦合金制備領域形成的專有技術與市場積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并發揮鈦谷的產業鏈配套和產業資源聚集優勢,以高性能鈦合金、高強度鎂合金熱加工技術及其先進表面防護技術的研發為主導,以技術創新帶動先進材料制品的產品升級,從而提升國內高比強度輕質合金(主要為鈦合金、鎂合金)的熱加工裝備保障能力、開發能力及產品綜合競爭力。
該項目最終實現全自動混布料系統、真空等離子焊接箱、VAR爐、快速鍛造機組、高精度棒材軋機等關鍵加工裝備全部自有,并取得“軍工保密資格認證”、“GJB質量體系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等滿足軍工宇航體系要求的各類資質,大幅提升“鈦谷東區”的加工裝備能力、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項目的成功實施,在推動鈦加工產業升級的同時,將著力填補國內鎂合金大規格鍛件的產品空白,為國防重點型號關鍵性材料提供保障,帶動中國鈦谷東區鈦產業集群的發展。
高性能鈦鎂合金產業化產品結構定位于滿足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海洋工程和生物醫用六大領域的高端材料需求。在“中國鈦谷東區”形成航空航天用高強韌性鈦合金棒材、外科植入用高精度棒材、海洋工程用低成本鈦合金鍛件為主的研發-試制-產業化“三位一體”的高端材料制備基地。項目從供給側改革方面解決目前國內鈦材、鎂材低端供給過剩與高端供給不足的突出矛盾。據悉,華鎂特材由材料博士創新團隊發起成立,目標是始終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圍繞高性能鈦合金與鎂合金關鍵加工技術開展自主創新,打造高水平人才團隊,實現規模化生產,搶占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建成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一流的國際知名材料供應商。
高性能鈦合金及變形鎂合金制品產業化項目選址陜西省寶雞“中國鈦谷”東區陜西眉縣霸王河工業園,總投資2.1億元,占地4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預計2017年5月建成投產。項目銜接鈦谷東區現有有色金屬加工裝備,在相互匹配中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形成完整的熱加工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