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事務統籌部長兼任能源與礦物資源部長常務執行官魯胡特(Luhut Binsar Panjaitan)聲稱,政府在修訂2014年第1號政府條例有關煤炭和礦物業活動,幾乎肯定不松綁鎳和鋁土礦的出口禁令。
魯胡特日前在雅加達說:“政府雖然未決定,但幾乎可以肯定不松綁鎳和鋁土礦出口禁令。可能性很大,因為我要再次進行研究。”
根據暫時性研究結果,我國發現鎳礦生產幾乎占全球鎳市場份額的50%。
我國、菲律賓和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甚至被確認控制全球70%鎳供應量。
魯胡特指出,我國鎳冶煉廠生產的衍生物,比如不銹鋼已向國外出口。
至今,進行鎳礦下游化的企業約有22家,經營大型和小型冶煉廠。
“目前中國從我國進口鎳,來滿足該國對鎳的幾乎40%至60%需求。中國企業也在我國開設不銹鋼工廠。有鑒于此,若國內有能力加工,為何要向國外出口呢,”魯胡特續說,同樣的道理適用于鋁土礦。
海洋事務統籌部長進一步聲稱,除了鎳和鋁土礦之外,2014年第1號政府條例修訂案也不松綁稀土元素的進口禁令。
雖然我國未掌握其加工技術,但稀土元素被評是難得的的材料。
“全球稀土儲量不多,但我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很大。政府希望國內企業掌握稀土提純和應用技術。政府的目標是把稀土與油棕相同,其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由我國制定,”他說。
魯胡特補充說,能源與礦物資源部仍對出口禁令將松綁的礦物種類,尤其是銅及其衍生物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說:“能源與礦物資源部小組還需要一個星期來研究銅及其衍生物。關于鎳和鋁土礦,出口禁令不被松綁的可能性很大。”
政府符合煤礦法令的規定,自2014年1月11日起禁止粗礦物出口。雖然如此,政府還提供冶煉后的礦物或提純物至2017年出口的機會。
政府的上述決定旨在提供礦業企業時間來興建冶煉廠。為推動我國產品更有附加價值,政府強制實施煤礦下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