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聽起來是那么美好,動起來卻未必容易。因為,心動只是想法而已,而行動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功。對于市場而言,人和則體現在是否遵循市場規律。
不管哪種產品的市場現象,遵循的原則都是物以稀為貴。商品一旦多了,遠遠超出市場需求,結果都只能是“賤賣”。如今的鈦產品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屠宰市場”,多數產能過剩的低端鈦及鈦材產品哪怕成本倒掛甚至心里滴血,想漲價也難,只能在唉聲嘆氣中行走于微利、保本、虧損的線路上。盡管盼望著價格來點驚喜,也只是一廂情愿。這幾年的鈦市場留給大家的都是只有“驚”沒有“喜”。
今年海綿鈦生產的主要原料四氯化鈦價格小漲,海綿鈦價格由年初跌至近30年來的最低價格4萬元/噸左右后開始反彈,最高價格反彈幅度區間在15%~20%,隨后便在4.6萬元/噸上下起伏。照說這個反彈幅度給海綿鈦企業露出了一絲笑臉,至少微利的可以多賺,虧損的能夠減虧。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一彎笑臉又陰沉下來了,因為,海綿鈦還蒸系統生產的另一主要原材料鎂錠漲價了,這一漲價顯然是在吞噬海綿鈦可憐巴巴的利潤空間。
近期,國內涉鎂企業經營者的笑臉像花蕾一樣開始綻放,鎂錠市場價格的上竄拉升了鎂企業的利潤空間,鎂錠價格在波動中盤旋上升,價格高的已經超過1.6萬元/噸(含稅)。據悉,目前已經在朝著1.7萬元以上價格奔跑。鎂價啟動了!海綿鈦企業看著鎂價上漲心動了,心里雖有漲價的欲望,卻不敢有漲價的行動。因為,海綿鈦仍處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價格仍是由下游買方市場說了算,而下游的消費者并沒有需求擴大增長的苗頭,這就反制了海綿鈦價格的上漲空間。
記者咨詢采訪了幾家海綿鈦生產企業,得知鎂錠噸漲千元,海綿鈦噸成本就增加1100~1200元(成本區間波動與各自企業工藝+管理有關)。鎂錠漲價對只有還蒸系統的半流程海綿鈦生產企業是利空,而對像雙瑞萬基那樣的全流程海綿鈦企業卻是利好。鎂錠漲價中全流程海綿鈦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一是海綿鈦還蒸過程中形成的氯化鎂,全流程企業通過電解工藝可以回收鎂和氯氣反復綜合利用,只需少量在市場上購買鎂錠作補充。因而鎂錠成本低于半流程企業。
二是全流程海綿鈦企業因成本優于半流程企業,自然市場競爭力處于優勢地位。
當然,由于鎂錠漲價的波動不穩定性導致個別具有電解工藝的海綿鈦企業也不敢冒然啟動,因為鎂錠價格也有一個成本與市場的收支平衡點。據悉,鎂錠漲價的首因是原材料漲價,次因是環保壓力導致一些鎂企關停,第三是鎂合金產量加大鎂錠供應量減少,“三因”綜合致使鎂錠供求關系發生變化。
然而,在鎂錠噸價從1.4萬元漲到1.5萬元再到1.6萬元朝著1.7萬元挺進時,海綿鈦企業只有漲價的心動,不敢冒然有漲價的行動。因為,海綿鈦乃至鈦材市場相當一段時間內供求關系的話語權、主動權依然在買方市場那里,即使成本與市場倒掛也只能在“飽含淚水”中迎接市場的挑戰,迎接行業的洗牌。
市場不相信眼淚,物以稀為貴,物以多為賤,這就是市場規則。當下鎂錠漲價,海綿鈦價格向上調整最多是個微調,弄不好微調的價格也只是一個好看的面子,而實際執行的市場價格中微調或許只是一個“空調”。
綜合分析:一級海綿鈦市場主流報價依然會穩定在4.7萬~4.8萬元/噸之間(偶爾會出現一個4.9萬元的報價,若出現5萬元報價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各家企業的市場執行價會在競爭中實際低于產品報價。預計2016年海綿鈦價格都將在5萬元以下徘徊,若想2017年邁過5萬元這道檻,一是需要總產量下降到6萬噸以下,二是受制于鈦材企業去庫存的變化,三是下游應用領域拓寬,四是高端領域突破新技術開發。滿足以上至少兩個條件海綿鈦漲價才能從心動轉為行動。
鎂價動了!鎂企員工“薪”動了!對于是否漲價鈦也心動,但鈦或許并不敢行動,因為鈦的市場目前還要繼續看買方市場的“臉色”。
編者語:據了解,沉寂了許久的海綿鈦價格開始上浮。截至9月28日,國內一些主要海綿鈦廠均已上調價格,目前突破5萬元大關。行動是有了,但真正的市場成交價卻未必能實現,要想真正成為市場主導價格,還是要靠品質提升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