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博友旗下“博友制鈦”品牌在北京華商會議中心發布了鼎食、家宴、品源三個系列的高端鈦復合炊具產品。隨著新品正式亮相,博友也為炊具市場揭開了一個全新篇章。
博友制鈦在京發布鼎食、家宴、品源三個系列新品
博友制鈦創始人黃昌德先生
當前國內炊具市場競爭激烈,品牌眾多,品質卻參差不齊。更有甚者,將炒概念、玩噱頭等手段作為常見的欺市方法,無視炊具材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些產品及做法,
博友制鈦在京發布鼎食、家宴、品源三個系列新品
阻礙了現代人對崇尚健康,品質生活的追求。如今,隨著民族品牌博友進入這一市場,有望為炊具行業注入一股倡導“健康材質”使用標準的新力量。
生物金屬 鈦——對傳統金屬炊具的革新
作為第四代結構材料的主要代表,鈦金屬以其安全無毒,抗腐蝕性、耐高低溫、重量輕、比強度高等眾多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軍工、食品體育等重大領域,被稱為生物金屬、海洋金屬、智慧金屬等。博友制鈦此次將鈦金屬應用于民用生活領域,是對鈦材料應用范圍及傳統炊具研發的重大拓展。
博友制鈦在京發布鼎食、家宴、品源三個系列新品
此次發布的三個系列新品,材質上均采用三層金屬復合制成(純鈦及另兩種金屬)。其中,鍋體中食物接觸層為純鈦,在烹飪及儲存食物過程中,金屬離子不溶出,保持食材原汁原味,并且可以長期存放酸堿性食物;鍋體的復合層及受熱層,分別采用不銹鋼+純銅,或純鋁+不銹鋼,結合不同材質的優點,細化鍋體功能。在迅速均勻傳導熱量,加固鍋體強度及穩定性,提高烹飪效率,保溫節能等方面都有全面提高。
匠心傳承——民族品牌厚積薄發
據悉,上海博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始創于1989年,主營金屬創意生活用品,是集科技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
多年來,博友公司高度重視新材料及新品類的開發及研制。早在2012年,博友即投入對鈦材料的深入研究,設立博友制鈦事業部;2013年建立鈦制品科技研究所,致力于鈦復合科技民用化科研;2014年起開始進行高端微晶鈦炊具的應用研究。
2015年,博友公司與沈陽工業大學結成產學研戰略合作伙伴,成功解決鈦應用于鍋具制造上產生的,表面強度低,導熱較慢等技術難題。如今,“博友制鈦”系列高端鈦炊具的問世,正是其在鈦材料領域科研創新的厚積薄發,匠心鉆研之作。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精造”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制造2025”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升級制造業的決心,而博友則從中看到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精造”的產業升級路徑。
博友制鈦成功研發“微晶鈦”技術,目前已申請四項發明專利,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十四項外觀專利。博友制鈦系列鈦鍋除了具有鈦本身的生物金屬特性:安全健康,抗腐蝕性,不溶出性,耐高低溫,重量輕等優勢。更在此基礎上,解決了鈦表面強度低,導熱較慢的技術難題,提升了鈦金屬在鍋具制造上的性能,增強了抗刮除垢,抑菌優良,容易清潔,導熱迅速,物理不粘,晶體光澤等優點。
在鈦炊具行業尚缺乏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博友制鈦更是率先制定了高于國際水平的嚴苛的鈦制炊具衛生標準及檢測方法,并通過了德國LFGB\美國FDA\瑞士SGS等國際機構檢測認證。
而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精造”的創新之路上,博友制鈦還注重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承載于炊具產品上。其根據傳統鍋灶原理,采用復合結構,鍋體設計靈感更是取自中國古鼎、徽派建筑、清水原石等傳統文化符號。
據悉,博友制鈦產品宣傳片已成功登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中國制造以及中國企業對世界非常重要的喊話。更是彰顯了中國傳統制造企業成功開創了“中國制造”向“中國精造“邁進的先河,對于推動全球健康炊具的發展與創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