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鈦稀土產業
“有了好的食材,還需要好的廚藝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剛剛入圍 “2016年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專項”創新平臺類項目的成都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曾英這樣通俗易懂地表達了科技創新對推動釩鈦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而成都理工大學等眾多項目承擔者算是趕上了 “好時光”,因為正在實施的四川 “一號工程”要求, “要重點突破釩鈦鋼鐵及稀土資源配置、整合和就地轉化上的政策和體制障礙,加強釩鈦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抓好產業鏈的延伸整合,加強釩鈦制品的高端應用研發。”
優勢:釩鈦稀土資源得天獨厚
據了解,在攀枝花7440平方公里的地表下,埋藏著我國63%的釩和93%的鈦,還有鉻、鈷、鈧、鎵等多種儲量達到特大型礦山等級的稀貴金屬。其中,鈦和釩的儲量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
除了釩鈦資源,攀枝花還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兩大主力礦——冕寧牦牛坪稀土礦、德昌大陸槽稀土礦的儲量分別超過200萬噸和70萬噸。2016年1-4月,四川全省累計生產單一稀土金屬1372噸,同比增長65.5%。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攀枝花全域再次納入國家戰略范疇,2013年,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正式獲批成立,作為目前國家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驗區,既成為了我國實現“釩鈦夢”的載體,也為攀枝花注入了更為強勁的發展動力。
四川省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根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2013-2017年)》,今年的資金重點投向包括:鈦及鈦合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國防軍工等領域鈦應用產品開發,氯化法鈦白工藝及裝備,硫酸法鈦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含釩合金、釩電池、釩清潔生產技術;釩鈦磁鐵礦中伴生的鉻、鈷、鎳等稀貴金屬應用開發;稀土深加工及應用;碲鉍新材料;高效選礦技術應用;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平臺。
四川省發改委網站公布了今年入選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專項初選項目名單。其中,攀鋼鈦業1.5萬噸/年氯化法鈦白氧化試驗裝置工程等8大項目入選重大產業化項目,另有涉及鈦、釩、稀土等新材料的13項相關技術入選科技攻關項目。
短板:產業鏈待完善產品待升級
不過,在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上,我們與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在采選冶煉、新產品研發、共伴生金屬有效利用、清潔生產等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還有相當數量的技術瓶頸制約著釩鈦產業向縱深和高端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4月,四川全省累計生產釩制品1.53萬噸,同比下降1.1%;鈦白粉19.3萬噸,同比下降3.7%。
那么,如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如何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此,攀鋼研究院副院長胡鴻飛認為,首先,政府要從政策層面和資金層面建立一種導向。攀枝花要依托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所擁有的“先行先試”優勢,充分利用好政策,按照鏈式發展、集群化發展思路,培育一批規模大、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釩鈦產業鏈。
其次,需要一批具備創新能力、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管理機制的企業作為創新主體。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需要持續的開放合作,單一依靠某一家企業很難做好,必須聯合國內外相關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一個產、學、研、投、用的聯合體。吸引高端人才,組織專業團隊,調動人才與科研力量的積極性,不斷鑄強攀枝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科研實力,為將攀枝花打造成為世界級“釩鈦之都”夯實基礎。
第三,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加工深度和綜合利用程度,實現攀枝花的二次創業和再工業化。比如,攀枝花擁有豐富的釩資源,而釩電池也是時下前景廣闊的項目,同時也是未來能源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建議加大對釩電池的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