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研室
省政府國資委調研組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鎳鈷鉑族金屬生產國有控股企業,被譽為中國的“鎳都”,位列中國500強企業第79位,在中國100大跨國公司中躋身第32位。近年來,面對行業處于周期性低谷、主營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的不利形勢,金川公司痛定思痛、迎難而上,大力推進以厚植“三大法寶”、深化“四項改革”、加強“三化聯動”、落實“四個舉措”為主要內容的“3434”綜合改革,依靠改革創新破解困局,經受住了全球性“寒冬”的嚴峻考驗。今年3月環比減虧4.29億元,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27億元,有效遏制了效益大幅下滑的趨勢,走上了改革促進轉型、創新引領發展的新路子。
一、堅持難中進取,厚植“三大法寶”,支撐企業擺脫困境
在長期艱苦創業、科技興企、走向世界的奮斗中,金川公司培養和鍛造出“艱苦奮斗、敢于創新、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成為企業發展之“魂”、精神之“鈣”和制勝法寶。面對異常復雜的生存發展環境,公司不等不靠、不棄不餒,將“三大法寶”自覺融入追求更高、更優、更強的戰略目標之中,注入構建“聚金匯川、利民興邦”使命、“世界的金川、中國的驕傲”愿景和“責任、人本、創新、共贏”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之中,根植于廣大共產黨員“忠誠企業、愛崗敬業”和各級黨組織“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嚴以用權,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政治核心作用之中,用“三大法寶”凝心聚力、鼓舞斗志、堅定信心,匯聚起萬眾一心渡難關、同舟共濟破難題的強大力量。
一是用不斷完善的戰略目標引領改革。積極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在傳承歷屆班子發展思想理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豐富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經營集團、挺進世界500強“一大目標”,提供以深化改革增強自身活力、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升管控水平、加強改進黨建工作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三大保障”,實施資源接續、資本支撐、科技驅動、跨國經營、轉型跨越、和諧發展“六大戰略”為核心的“136”發展思路和“到2020年實現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色金屬及加工材料過200萬噸、營業收入過3000億元”的“123”發展戰略,制定完善了“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鎳、銅、鈷、新材料等8大產業專項規劃,構建起公司中長期戰略規劃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公司的發展前景和前進方向。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用戰略目標引領改革、組織改革、推進改革,營造了圍繞目標定任務、明責任、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二是用金川特色的企業文化助推改革。以“三大法寶”為魂大力培育企業文化,進一步修定完善了《金川文化大綱》,廣泛開展“困難形勢怎么看、深化改革怎么辦、提質增效怎么干”大討論,幫助干部職工深刻認識“鎳銅鈷等主營產品價格長期低位運行是金川公司最大的新常態”“紅土鎳產業突飛猛進是對金川公司主導產業最大的新挑戰”“業務深度拓展和資本快速擴張是對金川公司能力素質最大的新考驗”,牢固樹立渡“寒冬”、過“緊日子”思想和居安思危、攻堅克難意識,不斷強化“先算后干、效益優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把思想和行動真正統一到公司依靠深化改革打贏“止滑、減虧、增盈”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上來,廣泛開展深化改革專題研討、勞模事跡巡回演講、“科學支出、杜絕浪費”“提升文明素質、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和“樹立新理念、創造新業績、建功‘十三五’、共鑄金川夢”勞動競賽活動,有效調動和激發了廣大干部職工的改革熱情和創造活力。
三是用“三嚴三實”的黨建成果保障改革。把每一次政治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都作為厚植企業之魂、深扎企業之根的重要契機,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國企改革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全面從嚴治黨“3783”主體責任,不斷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緊密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推進公司黨建創優工程,大力開展“一黨委一亮點”“一支部一品牌”以及“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名干部一個標桿”等特色黨性實踐活動,深入實施“亮身份、樹形象、創佳績、做表率”黨內主題教育活動,以上率下、以點帶面,用“三嚴三實”的作風推進各項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堅持改中求新,深化“四項改革”,推動企業走出低谷
針對國有企業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僵化、活力動力不足、效率效益不高等難題,堅持問題導向和市場取向,圍繞“止滑、減虧、增盈”深化企業“四項改革”,以改促變、以改求新,推動企業走出低谷、浴火重生。
一是規范公司法人治理體系。進一步厘清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責任主體的職責邊界,對標上市公司監管要求,修定完善《集團公司章程》及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議事規則和獨立董事工作制度,確保董事會的獨立決策權、經營層的自主經營管理權和監事會的依法檢查監督權。規范所屬子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賦予子公司經營自主權,實行統一委派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參與子公司管理,建立委派人員責權利相適應的制度,確保子公司合規經營、風險可控、活力增強,形成了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管控體系。
二是改進勞動人事分配管理。推進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覆蓋全員的職位管理體系,打通員工職業發展上升通道。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市場化選聘4名職業經理人負責子公司管理。下放干部管理權限,在分(子)公司推行“組閣式”經營試點。落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鼓勵人才向生產一線流動,建立了專業領軍人才及主任高工等高層次人才選拔、聘任和淘汰制度,解聘了不稱職專業領軍人才67人、新聘專業領軍人才76人,解聘主任高工2人、新聘主任高工28人。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通過盤活勞動用工存量、移交社會職能、推行勞動用工社會化及業務外包等措施,減少富余員工2600多人。進一步優化員工隊伍知識結構,大力推進知識化、專業化和年輕化建設,全公司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在職員工比例增長了32%,員工平均年齡降低了3.1歲。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廣泛推行“減人不減資、增人不增資、超包干基數處罰”等措施,健全完善業績指標、專業化管理、工效掛鉤的績效管理體系,僅去年就掛鉤考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408人次、扣發績效工資398萬元,虧損或增虧單位班子成員績效工資下浮了30%、員工下浮了20%。
三是創新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實施全產業流程精細化管理,降低各類金屬物料結存和商品貿易庫存,減少中間產品資金占用,加強資金管理與控制,嚴控資金過度保障,從源頭上“止血”、止虧、止漏。去年,中間產品資金占用減少了44億元。實施以珍惜生命為核心、以零傷害為目標的專業化安全文化建設,實現安全生產管控從缺陷管控向無縫系統管控邁進,被國家安監總局譽為“金川模式”,并在全國得到推廣。優化工藝流程,提升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成功開發“三爐系聯動”的鎳冶煉、選擇性磨礦—差別化降鎂浮選等技術,全年可比產品總成本降低了8億元。全面推行子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五自”經營機制,實行授權經營,子公司自主開展生產組織、機構設置、人員調配、薪酬分配,進一步增強了發展活力。今年1-4月,有28家子公司實現了減虧增利。
四是加強優質低耗有效供給。健全出清機制,以“切瘤子”的果敢和勇氣,關停了無邊際貢獻的龍首西一采區、鎳板帶材、電解銅粉、鈦廠等一批“僵尸生產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助推產業鏈向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延伸。積極創建鎳鈷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快速推動電池材料、電鍍材料、電工材料和粉末冶金制品材料等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發展。去年,新材料產品銷售收入達到82.4億元,是2010年的2倍。致力于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產品結構向高精尖、高附加值發展,羰化冶金、高純金屬等產品生產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綜合年產電池材料1.3萬噸、電鍍材料8萬噸、高純金屬100噸、貴金屬材料300公斤的能力。充分發揮國家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的帶動作用,優化公司內部循環、城市中循環和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擴大耗酸耗氯產業規模,不斷提高固體廢物利用率。深入開展二次資源綜合利用,廣泛推行綠色礦山建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能源消耗指標不斷下降,冶煉渣資源的回收率達到了90%以上,銅回收率提高了3個多百分點,電解銅直收率提高了7個多百分點。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全面實現二氧化硫、煙塵等主要廢氣污染物達標排放和中水的全部利用,酸性廢水、含金屬廢水處理率和粉煤灰利用率均達到100%,為金昌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三、堅持轉中探索,加強“三化聯動”,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注重放寬視野、打開思路,針對企業發展中市場適應能力弱、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的實際,危中尋機、主動出擊,加強市場化運營、集團化運行、國際化運作聯動,在破局突圍中深化改革,在轉型升級中探索創新。
一是加快實施市場化運營。全面與市場接軌融合,綜合運用市場化手段改革產權管理體制,引入17家戰略投資者,實現了集團公司股份制改造。引進荷蘭托克公司、湖南瑞翔公司等企業入股子公司,蘭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推動鎳、銅、鈷等主業資產擇機上市,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多元融合的股權結構,提升了企業市場化運營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市場在企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及時調整營銷策略,不斷提高營銷貿易體系運行效率和適應能力。在公司內部全面推行模擬市場化運行,改變多年來計劃成本(價格)核算、資金由集團統籌撥付的模式,按市場規則對所屬廠礦全面比照子公司推行“五自”管理,所有產品和業務全部按市場價格進行交易結算,及時傳導市場壓力,還原分(子)公司的市場經營主體地位,推動了分(子)公司從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的轉變。
二是大力推進集團化運行。圍繞打造集團化企業的目標,發揮集團總部的投資決策主體作用,強化了戰略決策、資源配置、資產運營、風險管控和服務保障,按照定戰略、管方向,定配置、管資源,定投資、管風險,定目標、管結果,定規則、管協調的“五定五管”職能要求,推行總部機關機構改革,壓減了7個部室、44個內設機構和393名管理人員,將原集團公司負責的具體生產經營職能徹底下放到各業務板塊。各分(子)公司按照市場經營主體的定位,構建機關、車間、班組三級管理體系,實行大部門制和扁平化改制,合并職能相近崗位,實行廠管班組,班組推行大班管理、橫班作業,共減少內設機構60個、管理負責人130名。經過大刀闊斧日的集團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科學高效、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制度健全的集團管控體系。
三是堅定實施國際化經營。確立全球化發展定位,積極開展全球化資源配置與整合,初步構建了以大澳區、歐非區、美洲區、中亞區為資源開發重點區域的全球資源戰略布局。在北京設立中國金川投資控股公司、在香港成立金川集團(香港)資源控股公司、在上海設立營銷中心,整合境內外資源,使其成為開拓國際市場的前沿陣地。控股子公司“金川國際”已成功登陸香港主板市場,成為甘肅省首家擁有境外上市公司的企業;在廣西防城港建成銅鎳生產基地,成為公司“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甘肅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出口;在南非成功收購梅特瑞斯公司,成為我省首家實現境外生產經營的國有企業,為公司國際化運作邁出了重要一步。與印度尼西亞WP公司和RKA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項目獲批后可控制印尼紅土鎳資源70萬噸。通過兼并、收購墨西哥巴霍拉齊銅金礦、南非思威鉑礦、加拿大大陸礦業等12個海外資源項目,極大地提高了鎳、銅、鈷、鉑、黃金、白銀等資源的全球占有率。目前,公司已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與合作,累計完成境外礦產資源投資23.8億美元,境外資產達363億元。
四、堅持創中作為,落實“四個舉措”,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著眼提高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以習近平總書記對蘭州金川科技園的鼓勵鞭策為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認真落實構建創新創造體系等“四個舉措”,依靠科技進步不斷增強公司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后勁。
一是完善組織管理體制,構建創新創造新體系。深入開展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分層級的科研管理體系,完善科研項目成果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各層級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已形成覆蓋情報信息、基礎及應用研究、工程化研究的技術創新體系。目前公司擁有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鎳鈷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與15家高校簽署了校企全面合作協議,聯合中南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院所,創建了產學研創新技術聯盟、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從1978年起公司連續召開了21屆“金川科技攻關大會”,每屆都要凝煉出一大批重大科技項目,集中一大批高層次人才聯合攻關,表彰和獎勵一大批科技創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十二五”期間,累計開展科研攻關課題400余項,承擔國家科技計劃26項,取得重大成果149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60項,獲得授權國家專利1082項,制定或修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共285項,特別是“復雜難處理鎳、鈷金屬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高應力特大型金屬礦床連續高效開采綜合技術”2項成果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分獲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二是搭建全員參與平臺,拓展創新創造新空間。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優化經濟技術指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形成了“黨委領導、行政主導、工會搭臺、多方協同、全員參與”的職工技術創新工作格局。打造以職工技術協會為陣地、以創新工作室為引領、以團隊創新為依托、以全員創新為目標的5個創新平臺,按照有勞模領銜、有創新團隊、有場地設施、有攻關項目、有工作制度、有創新成效的“六有標準”,建立了68個公司級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在877個班組建立了創新小組,在35個單位成立了職工技術協會,形成了以職工技術創新協會為先導、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為陣地的全員創新模式。在每個車間持續開展“難題揭榜”“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議”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創新創業活動,掀起開發新產品、創造新工藝、推廣新技術、轉化新成果的全員創新創造熱潮,涌現出胡源、彭明、薛勇、蘆紅軍等一大批優秀創新明星。“十二五”期間,共產生職工技術創新成果4896項、先進操作法376項、合理化建議9839條,其中有48項創新成果在全國發明展、全國及甘肅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中獲獎,98%以上的成果得到轉化應用,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1.8億元。
三是建立正向激勵導向,增強創新創造新動力。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成果評價和激勵機制,出臺了《職工技術創新活動評價辦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勵辦法》,在公司上下普遍設立了科技進步獎、技術改進獎、發明專利獎、行業標準獎、職工技術創新獎、QC小組成果獎和合理化建議獎,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基金和100萬元獎勵資金,用于支持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和獎勵創新成果。近年來,累計對1000多項成果進行了獎勵,有效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創新創造積極性。
四是整合科研技術資源,集成創新創造新成果。整合50多年形成的大量核心技術和專利成果,依托公司內外部科研、技術和服務資源,構建技術集成服務體系,推動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不斷提升企業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成立金川鎳鈷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出臺《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集成營銷管理制度》,梳理提煉完成技術包69項,簽訂合同157項,為印尼、緬甸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礦山勘查測量、選礦研究、冶煉技術服務等多個專業領域提供了技術服務,實現利潤1570萬元。建立“互聯網+職工創新”模式擴大成果應用,搭建網上網下相互促進的技術創新成果交流展示平臺,實現了職工創新網上交流、線上線下成果申報、內外部互通和成果的轉化推廣。僅去年一年就有32項成果在網上進行了交易,實現交易額6400多萬元,產生利潤1200多萬元,職工從中分享創新收益250多萬元。
百尺竿頭思更進,“金駝”揚鞭自奮蹄。歷經千錘百煉的金川人,正乘著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勁東風,不怕挫折、不畏艱險、不懼困難,以百折不撓、義無反顧的勇氣和膽略,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向著光明和美好的未來奮勇前進。(執筆:吳安林 柳景武 郭玉川 王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