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2015年中國海綿鈦的產能比2014年(15萬噸)大幅降低了41.3%。由于行業需求不足,海綿鈦價格大幅下降,導致唐山天赫、撫順鈦業以及攀枝花欣宇化工等企業的陸續停產,具體開工日期或是否開工尚待時日,2015年中國實際海綿鈦產能僅為8.8萬噸。
根據24家企業的統計,2015年中國鈦錠的產能達到13.5萬噸/年,比2014年(12.4萬噸/年)產能增長了8.9%。這主要是由于天工國際等國內大中型企業鈦錠產能擴張的結果。
產量:
鈦精礦:根據攀枝花釩鈦產業協會的統計,2015年中國共生產鈦精礦420萬噸,同比增長了10.5%,其中攀西地區的產量為228.7萬噸,攀礦選鈦、龍蟒礦冶和安寧鐵鈦三家重點骨干企業的產量達171.9萬噸。
海綿鈦:2015年,中國有11家企業共生產了62035噸海綿鈦,比2014年(67825噸)的產量下降了8.5%。
鈦錠:根據24家企業的統計,2015年中國共生產59736噸鈦錠,同比增長了4.7%。從鈦材的銷量可以看出,鈦錠的產量增長,主要是鈦熔煉企業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將低價、不易存儲的海綿鈦熔煉成鈦錠,存儲備用。
鈦加工材:根據30家企業的統計,2015年中國共生產鈦加工材48646噸,同比下降了2.1%。
產業結構:在鈦產品結構方面,從上述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5年鈦及鈦合金板的產量雖然同比減少了近兩成,但仍占行業的半壁江山;棒材約占全年鈦材產量的五分之一,2015年同比略有增加;管材雖仍占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但2015年同比大幅減少了35.4%;鍛件的產量不到年產量的十分之一,但2015年的產量增長了近2倍。
在產業分布方面,從上述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海綿鈦主要生產分布在遼寧地區,4家企業的產量占到全國的一半左右;鈦及鈦合金錠生產主要集中在陜西,2015年,6家主要生產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的46.5%;鈦及鈦合金板、棒材生產也主要集中在陜西,主要兩家生產企業的產量占總量的40%以上;鈦及鈦合金管的生產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主要六家生產企業的產量占全年總量的47%。
2015年是中國鈦產業結構的調整年
2015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年,也是鈦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年。
由于投資放緩,產能擴張,需求下降以及鈦產品的結構性過剩,導致鈦制品的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鈦冶煉和加工中小企業大都處在虧損狀態,鈦行業虧損面逐漸加大,2015年也是中國鈦行業的寒冬之年。
2015年,中國海綿鈦的產量為62035t,同比下降了8.5%,國內實際銷售量為58567t,同比減少5.9%;中國鈦加工材的產量為48646t,同比下降了2.1%,國內實際銷售量為37416t,同比減少12.4%。
2015年,海綿鈦的產量雖然同比下降了8.5%,但產能反比前兩年大幅降低了50%左右,僅為8.8萬噸/年,產能利用率為70.5%,這主要是由于海綿鈦的“去產能”過程已提前4年開始,而鈦錠的“去產能”過程稍晚2年,則是通過爐型的轉換完成的。2015年中國鈦錠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4.3%,主流爐型由2噸以下將逐漸被5噸以上的大型真空自耗爐、電子束爐冷床爐等爐型所替代。在鈦材方面,主要純鈦板已由過去的“片式”軋板逐步被冷熱軋帶卷所替代,管材也由過去的無縫管逐漸轉向焊管。
經營形勢進入“寒冬”時期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2015年在寶雞注冊的506家涉鈦企業中,因市場不景氣,現在就有180多家企業瀕臨停產或倒閉,占到注冊鈦企業的三分之一以上,鈦行業企業經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國內鈦行業進入“寒冬”時期。
在進出口貿易方面,2015年海綿鈦的進出口量和凈出口量均大幅下降,這也反映出市場需求的疲軟現狀;2015年鈦加工材進口量增加了11.4%,主要是高品質鈦帶、鈦合金棒及鈦焊管的進口量均有一定的增長,而出口量與同期基本持平,因此,鈦加工材的凈出口量也相應減少了近一成。在全球鈦市場遇冷的情況下,國內高端應用領域對焊管用純鈦帶、宇航及醫療用鈦合金棒和濱海電站用鈦焊管的需求處于增長勢頭,這也反映出國產上述鈦材品種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品質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內鈦行業同仁還需努力學習和趕超。
2015年,在整個鈦產業鏈中,重視市場和技術開發,產品差異化和多元化發展,重視資本動作、行業認證的企業,效益往往較好。總之,鈦行業下游企業好于上游企業,鈦加工業好于冶煉業,輕資產的企業好于重資產的企業。
技術工藝創新亮點頻現
2015年,中國鈦行業也不乏亮點,如寶鈦集團與龐巴迪、美國SSA、中國航空器材集團等首次簽署長期供貨協議;南京寶色出口美國63臺套大型反應器等設備(2.5億),設備數量和產值均創外貿單個項目之最;江蘇宏寶集團采用本公司自主研發的特殊牌號的制管鈦合金生產的70余噸管材,首次在中石化元壩長興氣田替代鎳基合金作為完井油管使用,并順利獲得成功,為中石油后續海相完井投產試氣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張江港華裕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出替代空調及制冷用無縫銅合金管材的鈦管,并已開始大批量生產和使用;陜西興盛金屬有限公司經自主研發,已開始批量生產各種牌號的蘋果iPhone手機用TC4鈦合金異型絲,2015年的銷量近百噸,等等。在鈦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國內鈦材深加工企業通過市場開拓,創新進取,仍創造出不少鈦行業的“靚麗風景”。
鈦行業已步入發展的新常態,不創新就要被超越或淘汰,目前國內多家企業因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陷入停產、半停產困局,預計2016年這一趨勢還將進一步加劇,必將有一批企業在慘烈的競爭中淘汰出局,鈦企業能否生存,關鍵是要苦練內功,破舊立新,提高生存和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謀求更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