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區推進雙擁工作紀實
多年來,紅橋區圍繞“建設城市副中心,構建美麗新紅橋”的發展主題,探索特色雙擁之路,嚴格落實雙擁政策法規、提高優撫對象待遇、豐富雙擁活動形式、鞏固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雙擁工作同進步。
建立長效機制 確保財政投入
紅橋區委、區政府和駐區部隊黨委,把做好雙擁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和社會工程來抓,做到組織、措施、管理、資金四到位。一是把雙擁納入全區重要工作,定期研究雙擁工作,解決相關問題。二是長效機制與日常管理有機結合。紅橋區雙擁領導小組和雙擁辦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結合雙擁工作目標考核標準,實行層層分解、明確責任、逐級落實。三是財政投入逐年增加。近年來,紅橋區財政用于雙擁支出6345萬元。其中,支持部隊建設1189萬元、安置軍轉干部和退伍軍人1708萬元、慰問優撫對象3448萬元,雙擁工作資金得到有效保障。
創新教育載體 營造雙擁宣教氛圍
紅橋區軍地雙方注重發揮“全民參與”平臺優勢,強化全民雙擁國防意識。多年來,駐區部隊和雙擁成員單位制作特色專題展牌230余塊,面向社區和單位宣傳《國防法》、《兵役法》等政策法規,巡回展出20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萬余份。紅橋區邀請專家學者、老干部、老紅軍宣講革命戰斗歷程,組織社區宣講員向社區居民定期宣講雙擁政策。以平津戰役紀念館為依托,打造“一館一路一校一社區”雙擁教育特色基地。
堅持依法擁軍優屬 共筑軍地手足情
紅橋區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完善撫恤金、補助金、優待金自然增長機制,對優撫對象實行醫療費用“一站式”即時結算,對患重大病優撫對象實行醫療救助。堅持為軍轉干部、隨軍家屬、退役士兵、軍休干部提供安置保障。
區軍休所開展“六心”活動,以孝敬父母之心的理念服務好軍休干部。西于莊等街道實施“三心”工程,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
軍休所推進與學校、醫院、社區的融合,建立了門球場地、醫療綠色通道、修養基地和文化活動站。軍休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區”,每年春節組織軍休干部開展“結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共捐款16萬元,幫助19名學生完成學業。
紅橋區堅持雙擁工作向行業、社區、社會組織延伸。充分發揮雙擁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形成了優撫安置保障、智力擁軍、文化體育擁軍、部隊后勤保障、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和法律援助六大體系。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社區管理,社區居委會與駐區部隊結成共建對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雙擁共建活動。堅持把社會組織和民營企業納入雙擁工作范疇,143個社會組織開展公益事業聯辦、區域治安聯防聯建等活動。
推進擁政愛民 共享軍民魚水情
區武裝部牽頭駐區部隊積極開展擁政愛民志愿活動,主動參與紅橋區急難險重和安全穩定工作。駐區消防部隊開展消防知識進社區、進學校活動。駐區部隊積極服務西于莊拆遷“一號工程”,為特殊群眾無償提供搬家協助。多年來,駐區武警官兵堅守巡邏崗位,為市容環境大清整和美麗社區建設出動官兵2000余人次,車輛100余臺次,清運垃圾1000余噸,為建設美麗紅橋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