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豐富的釩鈦資源,通過3-5年的努力,打造攀枝花千億釩鈦產業,已經成為攀枝花市上下共同關注的話題。
近日,在攀枝花統一戰線專題調研成果匯報會上,九三學社攀枝花市委的調研成果《對打造攀枝花“千億釩鈦產業”的對策思考》引起了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各民主黨派的調研針對性強,成果豐富,觀點鮮明,建議具體可行。”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表示,要認真消化調研成果,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工作措施,使建議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產業集群基礎配套不足
近年來,攀枝花市著力實施“兩個轉變”,即由鋼鐵經濟向釩鈦鋼鐵經濟轉變、由基礎原材料基地向新型制造業基地轉變,計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釩鈦產業的產值將占據“半壁江山”。
但一組數據擺在眼前:2011年,攀枝花實現鐵礦開采4000萬噸,鋼鐵材料650萬噸,鈦精礦180萬噸,鈦白粉28萬噸,純釩鈦銷售收入100億元,釩鈦鋼鐵相關產業約800億元……
“現實離目標差距依然巨大,怎樣實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問題。”攀枝花副市長、九三學社攀枝花市委主委劉建明說。
他認為,目前,攀枝花鋼鐵釩鈦產業發展出現了配套不足和釩鈦產業快速發展并存的局面,這將成為攀枝花釩鈦產業發展和提高產品競爭力的短板。
從原料配套來看,鈦白粉所需的鈦精礦、硫酸價格高;海綿鈦及四氯化鈦生產需要的氯氣不足、價格高。從產業協作來看,鈦白粉、海綿鈦等的設備零配件加工維護缺乏,鈦白粉生產線及廢水、廢渣處理多,圍繞其清潔生產的產業配套發展不完善,產業環保風險大。
此外,釩鈦新材料的制造技術和產業基礎差、產品應用還未打開市場等因素也制約著產業規模的擴大。“鈦及鈦合金的生產制造及應用在國內沒有形成影響力,特別是艦船、航空等方面的放?
在他看來,可根據釩鈦鋼鐵產業發展規劃配套提供相應的水電電量與釩鈦企業實現就地控制電價直供,同時鼓勵電力企業參股、控股參與釩鈦開發,拿出所需電量作為廠供電量與釩鈦產業實現電冶結合。利用無論是材料種類還是數量、應用水平和方式都很缺失。”劉建明坦言。允許更大規模地開發礦山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已經明確提出:未來5年,將全力打造“中國釩鈦之都”,推動新型工業化走在全省前列,以工業跨越發展實現全市經濟跨越發展。
目標確定,如何實施有效戰術?九三學社攀枝花市委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允許更大規模地開發礦山,提高釩鈦磁鐵礦和鈦精礦的產量規模,扭轉我國鐵礦石、鈦精礦過分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采取冶煉釩鈦磁鐵礦冶煉并提取釩鈦等先進工藝,開發生產抗震、節能、高強度、輕量化、長壽命的新型鋼材產品,建設獨具特色的釩鈦鋼鐵生產基地。
大力發展釩鈦冶金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產業,滿足國家在國防、軍事的需求,采用短流程鑄造高爐等多種工藝路線,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零部件及軌道交通零部件等特色機械制造產品,建設高端裝備制造零部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