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院士行暨釩鈦(國際)論壇期間,攀枝花釩鈦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掛牌,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金屬材料類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攀枝花這不足中國國土面積千分之一的“彈丸之地”,將肩負起引領中國釩鈦產業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推動“中國釩鈦之都”向世界級釩鈦之都邁進的歷史使命。
產業升級催生“中國釩鈦之都”
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國家戰略”兩度花落攀枝花,第一次是因為資源,第二次還是因為資源。1965年春天,“攀枝花特區”在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中誕生,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特區。2013年春天,攀枝花全域納入全國唯一資源型試驗區——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攀枝花憑什么引來“國家戰略”的垂青?
探礦數據令人驚嘆:這里“藏”著全國20%的鐵、63%的釩和93%的鈦,其中,鈦和釩的儲量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三位。這里的礦還伴生鉻、鈷、鈧、鎵等多種稀有金屬。據資源潛力評價,攀枝花市釩鈦磁鐵礦儲量超過200億噸,其潛在價值在10萬億美元以上。
“國家戰略”第一次花落攀枝花,催生了一座“百里鋼城”,這張城市名片曾讓攀枝花人近半個世紀來引以為豪。然而,鋼鐵“單核經濟”既讓這座城市享受了“一榮俱榮”的甜蜜,也讓這座城市飽嘗了“一損俱損”的苦澀。
為化解鋼鐵“一業獨大”的產業“硬傷”,本世紀初,攀枝花各級政府強力引導,國有、民營企業集群發力,大規模進軍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開啟了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的新進程。
2010年,攀枝花鋼鐵產業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的占比首次降到50%以下。與此相反,攀枝花釩鈦產業強勢崛起,躋身中國產業集群50強。
“國家戰略”第二次花落攀枝花,“中國釩鈦之都”爆發出更快的加速度。2013年,全市已形成年產3.5萬噸釩制品、60萬噸鈦白粉、3萬噸海綿鈦、8000噸鈦錠的生產能力,鈦精礦生產規模達200萬噸,成為生產規模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釩產品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全流程鈦工業基地和含釩鈦機械制造基地,釩鈦及相關產業年產值達到856.2億元。
從“百里鋼城”到“釩鈦之都”,攀枝花畫出了一道資源開發戰略升級的躍升弧線。進入“十二五”,攀枝花搶抓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堅持“以規劃為龍頭、企業為主體、項目為關鍵、科技為動力、機制為核心、政策為保障”,努力把“中國釩鈦之都”建設成為釩鈦產業之都、釩鈦經濟之都,劍指世界級釩鈦之都,力爭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等手段,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資源利用效率最優、自主核心技術最強的釩鈦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