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中國鈦工業,可以用簡單的文字概括復雜多變的鈦產業運行環境:推陳出新,產業格局發生微妙變化;困中思變,難中突圍逐步邁向“鈦好”;亮劍出招,八仙過海誰顯神通。
2015年,對于中國鈦產業是十年大發展的分水嶺,是成為鈦產業大國邁入“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盡管“十一五”、“十二五”的10年,我國鈦及鈦加工企業遭遇了“過山車”式的發展,但細細梳理,這10年無凝奠定了中國鈦工業從低端制造轉型逐步邁向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蛻變。
與黑色金屬鋼鐵,有色金屬銅、鋁等金屬發展歷史相比較,鈦產業發展剛剛經歷了從“幼兒期”向“青春期”的過渡。從60年左右的發展歷程看,速度之快,成就之大,充分展示了鈦產業前景的朝陽性與經濟發展的需求性。雖然發展中出現了產能過剩導致的價格大滑坡,但那只是“青春期”叛逆的現象,相信在“十三五”期間定實現糾偏。
推陳出新:產業格局發生微妙變化
2015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揭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015年,對于中國鈦產業來說是十年大發展的輝煌落筆。因此,需要簡約回放我國鈦產業十年發展的歷程,才能看到“鈦難”朝著“鈦好”轉型升級的跨越--2004年底,我國海綿鈦產能僅為4500 噸。其中遵義鈦業3000噸,撫順鈦廠1500噸,這時國內只有兩家海綿鈦企業。
2005年底,我國海綿鈦年產能已達13000噸,其中遵義鈦業為1萬噸/年,撫順鈦廠為2000噸/年,遼寧朝陽百盛鋯業有限公司為1000噸/年。遵義鈦業率先成為我國第一家5000噸級海綿鈦產能的規模化企業,當年連跨5000噸、1萬噸產能的臺階。這一年我國海綿鈦產能比上年增加8500噸,企業增加為3家。海綿鈦價格一路攀升,最高接近30萬元/噸,利潤空間極其誘人,導致“十一五”開年的2006年服裝商、房地產商等風起云涌,重金投資海綿鈦。“鈦熱”席卷鈦產業,國內出現“鈦”賺錢的熱浪。
2005年6月,記者《走進鈦工業關注鈦發展》中提出:“國家應從宏觀控制入手,建立完善的準入機制,把現有海綿鈦企業建設成我國經濟規模的海綿鈦資源型企業,以保障鈦礦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同時,建議“現在對海綿鈦行業躍躍欲試的一些地方政府、投資商還是應冷靜而思,冷靜而行,仔細分析這‘熱’起來的市場背景,千萬不要在‘冷熱’之中‘賠了夫人又折兵’”。
遺憾的是“十一五”期間,在利益驅使刺激下,鈦及鈦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襲來,海綿鈦企業從南到北一片“鈦熱”。國有、民營共發展,大大小小的海綿鈦企業由2005年的3家增加到20多家,產能由1.3萬噸膨脹到15萬噸左右。“十一五”初期掀起的“鈦熱”也在“十一五”后期開始降溫,“十二五”則是一些盲目投資商、盲目擴產企業悔不當初。這期間有倒下的國有海綿鈦企業(撫順鈦廠),有損失慘痛而關門的民營投資商(貴州西南鈦業等),有被兼并收購的民營企業(寶鈦華神、遵寶鈦業)。有“后發制人”的國有新建鈦廠(雙瑞萬基),有“后發趕超”的民營企業(朝陽金達)。鈦加工企業出現新生代西部超導、湖南金天、云南鈦業、西部鈦企聯等。
產能過剩導致鈦產業嚴重透支、稀薄了企業利潤。“十二五”期間鈦及鈦加工企業紛紛感受到了市場勁吹的寒風,2014年、2015年幾乎是全行業虧損。盡管國家先后幾次出手收儲海綿鈦及鈦錠,但仍然無力扭轉產能過剩的勢頭。于是,市場以“不相信眼淚”的規律對產能過剩進行洗牌,在優勝劣汰、推陳出新的生存法則中,鈦產業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寶鈦集團周圍的民營企業或多或少分走了一些寶鈦集團民品市場的“奶酪”,導致民品利潤嚴重稀薄甚至虧損,西部超導則成為高端鈦材領域的后起之秀。
海綿鈦企業中,新建的國有企業雙瑞萬基,民營企業朝陽金達、寶鈦華神、朝陽百盛等搶去了遵義鈦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致使遵義鈦業市場占有率從85%滑落到目前的20%以下。我國建設的第一家國有鈦廠撫順鈦廠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下。以質取勝的朝陽金達成為西部超導海綿鈦主要供應商,謀求做大與船舶形成上下游鏈條關系的雙瑞萬基終于在2015年的海綿鈦實際產量中位居全國第一,遵義鈦業保持了40多年的“全國第一”位置被雙瑞萬基替代。
“十二五”期間,一場由產能過剩引發、市場競爭相互制衡的格局在鈦產業自身的修復過程中出現了“推陳出新”的變化。當然,不可否認在產能過剩的虧損陣痛中,也練就了一些鈦企必須“看進去未來,靠智慧生存”的本領。
困中思變:難中突圍逐步邁向鈦好
困,陷在艱難痛苦或無法擺脫的環境中。陷在產能過剩困境中的鈦企雖然活得很痛苦,但頑強努力擺脫痛苦已成為眾多鈦企困中思變的選擇,并且把思變落實到了轉型的生產經營之中。
不管是海綿鈦企業還是鈦材加工企業,幾乎都在產能過剩中反思過剩的根源。盲目跟風引發的產能過剩已經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僅僅停留在“價格戰”中博弈最終是沒有前途的。綜合美國、俄羅斯、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鈦工業之路,比對鈦工藝技術、鈦產品品質,使鈦企在競爭中形成了共識--過剩的是低端產品,而高端產品依然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寶鈦集團、西部超導的軍工產品、高端制造產品價格明顯高于其他產品,自然采購的海綿鈦價格也是相應的水漲船高。寶鈦集團、西部超導采購的海綿鈦價格已經成為市場風向標,而能成為其海綿鈦供應商的企業往往在潛意識里獲得了品質的認可。不約而同,追求鈦的高端制造已成為鈦及鈦加工企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平凡的事情做到偉大,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低端產品就會轉型步入到一個高端平臺,產品便能在用戶那里贏來良好的口碑。
朝陽金達是一家民營海綿鈦企業,能成為西部超導的主供應商,這與其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是有一定關系的。在小粒度海綿鈦的挑選上,他們沿用了老祖先留下的篩子,培育了“最土”的篩子分離挑選,卻孕育了西部超導認可的品質上佳的小粒度海綿鈦,并用到了軍工等高端鈦材上。朝陽金達海綿鈦質量向高端看齊,專用生產的低氧海綿鈦,氧含量分布均勻,目前他們生產的專用海綿鈦已經被上海一家客戶用于醫用毛細管。據悉,上海客戶使用后成材率明顯提高,產品性能提升,已經應用于醫療鈦合金中。
寶鈦華神大量海綿鈦供應寶鈦股份用于軍工等高端鈦材制造,還銷往西部超導等高端客戶。
老牌國有企業遵義鈦業盡管市場份額被產能過剩大幅稀釋,但仍然不氣餒,繼續做好寶鈦、西超、寶鋼、云鈦、金天等重要客戶的供應。年末,遵義鈦業提出了2016年“打造精品年,完善精品線,助力精品鈦”的高端精品理念。
后發崛起的國有企業雙瑞萬基從低端向高端邁進,專門選用幾套還原蒸餾系統來探索生產高端海綿鈦產品,以滿足西部超導等高端客戶的需求。
產能嚴重過剩的海綿鈦企業已經意識到擁有高品質才能化解風險,才能贏得市場的尊重。同樣鈦材加工企業也不甘示弱,更是朝著高端“智”造化方向邁進,被“鈦困難”逼上了高端制造的“梁山”。
伴隨C919大飛機的下線,航空鈦材的探索者寶鈦集團高端鈦制造件露出了水面。據CCTV報道,寶鈦股份承擔的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 4500米潛水器TC4載人艙球殼”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對促進我國深海探測裝備研發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提升海洋資源利用水平,進而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據了解, 寶鈦股份通過鈦合金薄板材工藝研究,建立了國內唯一的鈦合金薄板材生產線,所生產的產品可以滿足國際宇航級標準,是世界同行業為數不多的掌握航空用TC4薄板材工業化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首次擠壓出“L”、“T”、“U”鈦合金型材,填補了我國鈦合金型材空白,通過研制大規格鈦合金鍛件,可滿足我國大型飛機用鈦合金材料的使用。
在多個細分領域領跑國際高端鈦合金及超導材料市場的“后起之秀”西部超導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航空用特種鈦合金棒絲材生產線,以及國際先進水平的專業化低溫超導線材生產線,具備年產航空用特種鈦合金鑄錠6200噸的生產能力。
另外,云南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瞄準高端技術謀發展,一面在國內把發展的觸角伸向民品用鈦、鈦合金手術器械臨床化領域,一面又攜手獨聯體鈦協謀鈦產業發展高端,旨在不斷提升云南鈦業鈦加工等核心競爭力。前不久,云南鈦業“氬氣保護鈦帶卷退火工藝及裝備”獲德國發明專業授權。攀鋼研究院成功軋制寬幅純鈦卷,標志攀鋼熱軋寬幅(1800mm)鈦卷的誕生。
面對“十二五”的“鈦難”,眾多鈦及鈦加工企業傾力向前,助力轉型邁向高端制造力的“鈦好”,必將推進“十三五”鈦產業穩定健康、科學有序地向前發展。
亮劍出招:八仙過海誰顯神通
“鈦難”是動力,“鈦好”是活力,“亮劍”是實力。酒好也怕巷子深。
2015年,記者采訪鈦產業感受最深的是,不管是海綿鈦企業還是鈦材加工企業,面對風云突變的市場都“鈦難”。但在“鈦難”的動力中用智慧打拼“鈦好”,才能使活力顯現。
5月底,記者在陜西寶雞鈦展上感受到了鈦世界的五彩繽紛,聽到了產能過剩引發“鈦難”的對話,看到了“鈦好”的產品層出不窮、琳瑯滿目。寶鈦集團把其生產的大量用鈦骨制造的小飛機也搬到了展廳來“秀肌肉”;鈦材加工企業把做工極為精制的鈦板、鈦錠、鈦卷、鈦管等都展示了出來;寶鈦金屬制品公司等多家民品用鈦企業展示出鈦鍋碗瓢盆、鈦眼鏡架、鈦手表、鈦手鏈等產品。可以說,展會上展出的不同種類的工業、民用鈦制品就像鈦世界的博物館一樣,繽紛多彩。
但是,記者雖身在展會現場,卻也能感受到產能過剩、同行競爭激烈的“火藥味”。不少企業展出的鈦制品相互間有些雷同,細分領域特色鮮明的東西不是太多。雖然,由“鈦難”向“鈦好”邁出了第一步,但離唯我獨有、唯我獨優的個性產品,尤其是民用鈦品并非十分突出。這是值得鈦企業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產品有自身的特色才會擁有屬于自己的市場空間。
展會現場,抱團取暖的西部鈦企聯創新了屬于自己的“互聯網+”,盡管仍在探索之中,但其個性化、特色化、包容性、互補性的特征使其獨具特色。
在寶雞鈦展中心,記者采訪民營企業“王老師鈦材”時,王老師指著展廳周圍的布展企業說:“這些企業80%~90%當初都是吃遵義鈦業的‘奶’(海綿鈦)長大的,如今都各顯神通了。”
說得真好,從海綿鈦供不應求到產能過剩,從產能過剩到“亮劍出招”的各顯神通,恰好濃縮了2005年~2015年,10年我國鈦產業格局發生變化的全過程。
亮劍需要實力守護,也需要理念助推。在各顯神通的化解市場壓力中,有一家見縫插針推介自己的民營民品鈦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鑒。11月底,在“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盛宴的展廳上,有一家涉鈦企業在盛宴中閃爍。它就是蘇州鑫精藝鈦制品有限公司。這家鈦企用獨特的眼光聚焦在這個擁有高端客戶的高端盛宴上,能在“開闊全球視野,提升國際思維,創新眾籌模式,構建互聯平臺”的頂尖論壇上亮相,足以說明這家涉鈦企業真正瞄準了民用鈦品高端客戶的領域,這正是亮劍出招顯神通獨具一格邁高端。
中國鈦工業,2005年前“鈦少”。2010年起“鈦剩”。
中國鈦工業,2015年“鈦難”,卻在“鈦難”中逐步邁向高端“鈦好”,若“十三五”進一步提升“鈦優”,這才是“亮劍出招秀肌肉”的實力。
無論如何,中國10年鈦產業大發展都寫在“十二五”翻篇的日歷里,邁入“十三五”的中國鈦產業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臨困難和挑戰。我們必須要正確分析產能過剩的成因,如產能過剩有結構性、體制性、供給性的原因。鈦產業要勇于面對困難,化解產能過剩,努力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扎扎實實邁上健康、科學、持續發展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