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軋制工段的李良杰、賀鴻猷、趙青、徐永權、蔣小東。長沙晚報通訊員周秋燕攝
“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是年輕的‘老’同志。”采訪長沙高新區企業湘投金天鈦金的軋制工段成員前,該企業板帶廠副廠長胡武印向記者如此形容他們。這個軋出中國第一卷自主研發的寬幅冷軋鈦帶卷團隊,究竟有哪些絕技,又為何是年輕“老”同志?
1 軋出公認的極限厚度0.27mm
“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厚鈦帶卷軋薄,有點像搟面。”軋制工段長蔣小東一句話概括了他們的工作,但實際卻遠非說的這么簡單。由于抗腐蝕、耐高溫、低溫韌性和斷裂韌性等特殊性能,近年來鈦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軍艦、海洋、節能環保、生物工程等領域,是一種新型戰略性材料。但軋薄鈦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們采用德國進口的20輥軋機,令鈦材厚度、長度發生改變,但寬度不變。”精通設備的徐永權告訴記者,來料厚度一般是4mm或者2mm,成品厚度遠低于2mm。目前,900mm到1.3m寬規格的鈦材,他們已可將厚度軋薄至0.27mm,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極限厚度,比頭發絲還要細上近3倍。“每軋薄0.1mm都不容易,背后投入的是巨大的財力物力。”
“我們在2011年6月28日軋出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卷寬幅冷軋鈦帶卷。”蔣小東原是廣東某臺資企業軋不銹鋼資深主操手,他透露,培養一個軋不銹鋼主操手需300噸不銹鋼原材,價值在500萬元左右。而培養一個軋鈦主操手所需費用,至少是培養一個軋不銹鋼主操手的5倍。記者觀察到,該機器操作系統有100多個英文標注的按鈕,面對動態變化的厚度、溫度、機前等現場情況,需準確且快速分析、判斷操作哪些按鈕。培養軋鈦主操手的難度、投入相當于培養飛行員的難度和投入,已成為業內共識。
2 除夕不休將斷帶幾率由70%降到10%以下
為什么這個團隊是年輕的“老”同志?胡武印稱,該團隊成員平均年齡為30歲,但每個人的技能水平、工作經驗等,都非常成熟。鈦價格昂貴,通常一卷的價格在100萬元左右,操作時要非常小心,盡可能避免生產出次品。“粉塵是影響因素之一,每次上下班,他們都會自覺清掃地面和設備。”胡武印坦言,這個團隊不僅責任質量意識強,成本意識也很高。公司規定每天中午機器可停45分鐘,但考慮到機器啟動時能耗巨大,他們就采取輪流吃午飯方式,保證機器不停,每次至少能節省1000元。
“最令人心痛的問題發生在2012年初,好在大家一起改進工藝流程挺過來了。”據班長趙青介紹,當時臨近春節,訂單很多、生產任務重。但那時產品出現了斷帶現象,生產過程耗時多還浪費原料。面對這樣的情況,團隊成員把休息時間全都用上,不約而同出現在車間、實驗室,理論分析、試驗驗證、查找資料、請專家輔導……春節都沒有人提出回老家過年,最后終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生產過程中出現斷帶的幾率由70%降到10%以下。
3 軋制工段團隊個個身懷絕技
軋制工段為鈦板帶生產核心工序,擁有生產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和生產工藝。軋制工段團隊的成員們個個身懷絕技。
說起蔣小東這位技術達人,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作為軋制工段長、主操手的他,年紀雖不大,但操作技能無人能敵,大家稱他“老蔣”、“蔣老板”。公司非常信任他,委托其帶兩個徒弟,他便把自己的技能全盤托出。“救火員”徐永權是個十足的設備達人,非常熟悉20輥軋機,能精確分析、判斷問題所在并快速解決,作為一個并不胖的快樂“小胖子”,每次有乒乓球、羽毛球活動,他總會以減肥為由參加。
而班長趙青,雖年近40,但與時俱進、心態年輕,人送綽號“小青”,機械舞跳得非常好。盡管他學的是鉗工,但焊接、無損檢測、氧割、磨床操作等樣樣都會,是眾人口中的“萬金油”。機前賀鴻猷是有文采的理工男,廈門大學材料學畢業的他酷愛寫作,把公司的一個老師傅寫得入木三分,由此獲得才子美名。此外,他還是個運動達人,不僅是公司籃球賽的得分王,還是行車技能大賽冠軍。而90后李良杰,年紀小但本領大,曾是寶鋼的高級磨床人才,現在他已經是磨床主操了,并且是兩個徒弟的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