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基爾大學(University of Kiel)和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組成的科研團隊研制出了一種形狀記憶合金,該材料能被彎曲并彈回原始形狀,這個過程最多可重復1千萬次。他們在Science上發表了這項研究,論文描述了他們提出這個合金的過程,以及合金應用廣泛的理由。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Richard James也為本項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形狀記憶合金這個名稱來自于它能夠彎曲然后自動變回原始形狀這一獨特的性質。這樣的金屬能通過物理彎曲或加熱變形。目前為止,這種合金最多只能重復使用幾千次。科學家想大幅提高它的重復性,這樣它就能造出持久性更好的設備,例如人造主動脈瓣或是制冷設備中液體的代替品。然而雖然科學家們做出了很多努力,這個目標還尚未實現。
團隊承認他們的發現主要靠運氣。當時他們在嘗試不同的混合物,他們給現存的鎳銅鈦合金中加入了少量的鈷,然后發現了這個重復性極強的合金。因為以前這種合金并不存在,所以沒有方法可以測試它的持久性。他們設計了兩種測試設備,一種快速地反復彎曲并讓它回位,另一種加熱并冷卻。兩種設備都要運行數周才能重復1千萬次。
這種新型合金的高重復性原因還不得而知,但研究人員懷疑這與它轉換晶形的特質有關。它的轉換過程不會產生分子結,但多數合金會因為這個產生缺陷并導致回位失敗。(科學之家,譯審:F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