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各展風姿
“開發區不僅要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更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特別是在新常態下,更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經濟的新引擎,新動力。”趙立群信心滿滿的背后,是他手上握著一把好牌:江蘇明月光電去年實現新產品課題21項、獲得國家專利10項,其中一項填補行業空白,依靠領先的科技正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樹脂鏡片生產基地;魚躍醫療聘請了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國內30多家三甲醫院的醫學專家作為公司醫學臨床專家顧問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基礎醫療器械供應商;吉凱恩(丹陽)公司依托世界500強英國吉凱恩強大的技術背景和高精尖的設備,已經成為中國粉末冶金結構零件的領先制造基地;僅一公司以科技創新實力和綜合優勢穩居包裝機械行業的中國第一,并主導制定了8項國家和行業標準,每畝土地納稅累計超過1000多萬元,畝產納稅移居丹陽之首……全區擁有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3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5家,擁有國家千人計劃2人,省雙創計劃人才16人,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3個、江蘇省著名商標22個。
目前,丹陽開發區正圍繞國家和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全力打造一個集重型裝備、工程機械、智能裝備及機器人、電力電氣等為一體的精密制造特色產業園區,園區首批20余個項目簽約進駐,這些項目的建成,將創造出多個國際同步、國內領先的技術和產品。
軍民融合獨領風騷
丹陽是中國首個“軍民融合式發展示范區”,去年全國首屆軍民融合技術成果轉化展示交流會就在丹陽市開發區召開。丹陽的底氣來自開發區集中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軍民結合型產業,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軍民結合型企業,擁有了一批具有國內外高端科技含量的軍民結合型產品。其中大力神鋁業開發的航空鋁技術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可應用于戰斗機蒙皮等;江蘇恒神的高端T800碳纖維已經通過北航、北化檢測,成為我國碳纖維產業鏈最齊全的企業;位于開發區航空航天產業園二區的丹陽市精密合金廠在“中國高溫合金之父師昌緒”及13位中外院院士的合力攻關下,成功開發熔模鑄造高溫合金大型復雜薄壁件,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為大飛機生產關鍵部件,也是國內唯一掌握該技術的企業;江蘇瀝澤生化科技公司的戰創傷急救止血繃帶系列產品已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特藥”立項申請,并同時申報了全軍醫學科技“十二五”重大科研項目……丹陽的涉軍產品正在為強軍作出貢獻。
產城融合精彩紛呈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及配鏡車滾滾。”說起前不久的清明小長假,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丹陽眼鏡城管委會主任曹俊至今還驚魂未定:“清明節當天雖然下雨,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近萬輛汽車一下子涌入眼鏡城,車堵了有一兩公里。”
“戴丹陽眼鏡,看美麗中國。”作為丹陽的第一產業和第一名片,丹陽眼鏡在全國可謂是聞名遐爾,名聲在外。為了扮靚丹陽眼鏡這張獨特的名片,丹陽開發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果斷的推倒了老市場,投資6.8億元,按照國家5A級商貿旅游景區標準,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新建成的國際眼鏡城擺脫了傳統眼鏡市場的單一商業模式,集貿易研發、商務會展、旅游購物、美食物流、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現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強的眼鏡產品交易專業市場。2015年1月,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榮膺“CCTV財經頻道中國經濟觀測點”金字招牌。
“一個眼鏡帶動一批企業,一座商城繁榮一個產業。”趙立群說,我們走的產城融合發展之路,國際眼鏡城項目建成后將更有利于帶動全市眼鏡行業蓬勃發展,而產業的快速發展又可以為國際眼鏡城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后勁,同時眼鏡城帶來的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又可以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今后我們將按照“一流的城市新門戶、一流的眼鏡產業旅游目的地、一流的眼鏡產品商貿集散地、一流的大運河景觀帶、一流的城市交通樞紐中心、一流的大型城市綜合體”等“六個一流”的目標,力爭將其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眼鏡集聚區、交易區。 湯琪 張輝